越吃越嚴重!!糖尿病患者「忌吃7種蔬菜」糖分很高 這6種蔬菜「控糖減脂」適合吃
現在糖尿病的患者真的是越來越多了的,而且糖尿病的患者在飲食方面其實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講究的,得了糖尿病以後不是什麼樣的飯都可以吃的,那麼現在為大家介紹一下,其實糖尿病,一定要忌口這7種蔬菜,越吃越嚴重。
蔬菜忌吃,按升糖指數從高到低排序
Advertisements
1.香椿
助陽升火減療效
升糖指數:72高
香椿具有發散性,有助陽作用,適合陽虛體質的人食用。但是,糖尿病患者屬於陰虛、燥熱體質,食用香椿後容易加重肝火,不僅對病情無益,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尤其是糖尿病併發眼底病變的患者,更宜少吃香椿,否則會對眼病的治療產生不利影響。
2.甜菜
高糖高熱量
升糖指數:64中
甜菜的塊根中,水分約佔 75%,固形物約佔25%,而在固形物中,蔗糖則佔16% ~18%,所以,甜菜根含糖量較高。而且與白蘿蔔、胡蘿蔔等根菜相比,它的熱量也較高。另外,甜菜根煮熟後,其所含的多糖體會轉化成糖分,攝入人體會使血糖明顯升高。
Advertisements
3.菱角
高鉀高澱粉
升糖指數:>55中
菱角中含有豐富的澱粉和葡萄糖,攝入人體後,容易引起餐後血糖急劇升高。此外,菱角中的鉀元素的含量也很豐富,而糖尿病併發腎病患者一旦過量攝入含鉀豐富的食物,容易出現高鉀血症並誘發心律失常和肝性腦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需少食或者忌食菱角。
Advertisements
4.雪裡蕻
高糖高熱量
升糖指數:
6.韭菜
傷陰助火升血糖
升糖指數:52低
韭菜也具有發散性,雖然它有溫腎助陽的功效,但同時也能夠傷陰。而早期和中期的糖尿病,以及糖尿病併發高血壓患者,大多屬於陰虛體質,燥熱、陽火過盛,如果多吃韭菜,反而會加重病情,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Advertisements
7.芋頭
澱粉含量高
升糖指數:47.7低
芋頭中含糖量比較高,煮熟後熱量及糖分均會升高。芋頭中的澱粉含量也很高,升糖速度比較快,糖尿病患者食用後不利於病情控制。
糖尿病很怕這6種蔬菜,糖友多吃點
Advertisements
胡蘿蔔含有多種類胡蘿蔔素、維生素和花色素等因素。嘗試證實,胡蘿蔔提取物有明明的低落血糖浸染。胡蘿蔔可以生吃或搗汁食,亦可作配料。
冬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具有利尿祛濕的功能。它對糖尿病的甜頭在於,丙醇二酸能一向澱粉、糖類轉化為脂肪,能防備體內脂肪會萃,尤其得當糖尿病、高血壓、腎病、冠心病患者食用。
洋蔥含有氣息物質硫醇、二硫化物、三硫化物、多種氨基酸等,具有較高的藥用代價,能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抗炎、平喘等,尚有較好的降血糖浸染。洋蔥可生食或炒食。
菜花的水分含量在90%以上,熱量低,含少少量脂肪和大量的膳食纖維,還含有富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糖友的抱負康健蔬菜之一。菜花中的維生素C就可以輔佐尿病患者調理血糖,還能提防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維生素E可改進心臟性能,提防慢性併發症;菜花中的尼克酸還可以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可以激發糖尿病眼病,那麼菜花中含有的維生素A就可以停止這種並發病的產生。
Advertisements
紫菜含有富厚的紫菜多糖、卵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等,個中的紫菜多糖能明顯低落空腹血糖。糖尿病人可於飯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一樣平常可用紫菜做湯、羹。
青椒中的辣椒素能刺激胰島素滲透,進步胰島素滲透量,進而起到低落血糖的浸染。同時,辣椒素照舊一種抗氧化物質,還能促進脂肪新城代謝,防備體內脂肪會萃,以是尚有降脂、減肥的功能。
青椒中所含的硒可以幫助調整血糖,還能改進糖、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積,低落血液濃厚度,鐫汰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的產生。
通過上面的這些內容的介紹,相信我們大家都瞭解了吧。如果是在得了糖尿病的情況下,那麼在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吃上面的字,六種蔬菜,因為糖尿病真的是非常害怕這六種蔬菜,經常得吃糖尿病,才可以有效的去改善控制住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日走萬步傷關節?心血管專家:我不同意「健步走17年」減脂降糖 膝關節病、脂肪肝、高血壓都好了
步行到底走多少步好?走路到底有多少好處?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教授,日行萬步,走了17年,告訴我們:走路原來那麼重要!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 胡大一
(健康時報攝影記者牛宏超/攝)
一、日行萬步,一走就是17年
意識到自己存在健康隱患(肥胖——身高178公分、體重93公斤,餐後血糖高,甘油三酯高,好膽固醇低,脂肪肝)之後,我下決心改變自己。
健康從我做起,萬步路一走就是17年,無一天懈怠。
結果是:
體重下降了22公斤,17年沒有大的反覆;
重度脂肪肝走沒了;
升高的甘油三酯下降了;
父母和弟弟都有高血壓,我至今血壓正常;
血糖保持正常了14年,近三年有輕度升高。
每天一萬步,對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吸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這些,以億計數的疾病或危險因素的患者,不僅僅可改變化驗單上的相關指標,而且顯著改變患者的生活質量。更為重要的是,可降低總死亡率,延長壽命。
二、走路會不會傷關節?
近來在一些微信中不斷出現每天一萬步保護了心臟,傷害了關節的傳聞。
我2003年已有膝關節病。醫院給我做過核磁,骨科醫生讓我看片子,膝關節膝蓋的軟骨已磨損嚴重,甚至有人說可以考慮換關節了。2004年,發現右跟骨骨刺,行走中右後腳跟有明顯疼痛感。還有椎間盤滑脫,偶有行走中右腿發麻。
日行萬步路至今13-14年過去了,膝關節很少有不適,2005年右後腳跟骨刺引發的疼痛完全消失,腰椎間盤問題無明顯加重的癥狀。
《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2017年第6期的文章講「健身跑的人們關節炎發生率僅3.5%,而選擇靜息生活方式、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卻為10.2%,競技體育的賽跑者的關節炎發生率13.3%」,結論:健身跑有益於關節健康。大眾健身跑的距離上限為每周92公里。
三、久坐比跑步更傷膝
何況,我提倡的是「健步走」,應既保護心臟,也保護關節。
我認為,堅持日行萬步路,尤其走平路,對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大多數人膝關節是安全的。我分析,由於堅持運動,肌肉強有力了,對關節還有保護作用。跟骨骨刺隨著走路可緩解疼痛癥狀。
大家都知道,公立醫院門診人滿為患。我平時以走平路為主,但上班時,一是禮讓患者,二是給自己爭取運動機會,我3-4-5層都不乘電梯,自己步行上樓。
四、怎麼走路才最好?
1、有效步數一定是一次走30分鐘
各種有氧運動指南一致推薦,每日中等程度有氧運動30分種,高強度有氧運動每日15分鐘,每周五次。
有效步數30分鐘應一次完成,而非「零敲碎打」,走走停停。老年人每分鐘100步,30分鐘3000步。中青年可走的更快些。
連續完成的有效步數才可實現有氧運動的效果——有利於減少體內過多的脂肪,降血糖,降血脂(尤其甘油三酯),一定的降血壓作用,控制緊張,減輕焦慮抑鬱癥狀。
2、強度多大合適?
人的極量運動的最大心率是220減去年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達到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80%。
也可「跟著感覺走」,快步走30分鐘時,會有適度心悸氣短,在適度氣溫下出微汗。
健步走時,上肢也應擺動,一方面可增加有氧運動量,更好體現有氧運動效果,二是有利於鍛煉上肢與胸部肌肉。為更好做好上肢運動,也可用行走手仗。手仗還可做為支撐,尤其對老人行走上下坡,成為安全輔助。還可用手杖編排各種動作,做為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後的放鬆活動。
3、每日總步數應多少?
我每日不少於萬步路,近半年大多13000-15000步(約10公里)。一些國際心臟學術機構也推薦日行萬步路,膳食營養指南建議日行6000步。近又有一些說法15000步更好。
我理解不必過於刻板。要個體化,循序漸進。兼顧有氧運動的安全與效果。
我從有氧運動的17年收穫了健康與快樂。但我個人的經驗並非適用於大家。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的常翠青教授就多次勸導我每天走路不要超過12000步。
我理解,有效步數之外的步數除增加運動效果外,更重要的是改變人的活法,即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
從見椅子就想坐下,改變為更願意更習慣運用機場車站候機候車、茶歇、開會早到各種碎片時間累積步數,逐漸養成能站時不坐著,能走動,不靜著。久而久之,把萬步路變成睡覺、吃飯、工作、學習同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組成部分。
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
人的健康與壽命,後天選擇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影響因素佔60%,而得病後的醫療衛生貢獻僅有8%。所以,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
1、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飲食;
●適量運動;
●戒煙限酒;
●心理平衡。
2、美國心臟協會理想健康的七條簡要標準:
●不沾染焑草或戒煙超過12個月;
●每周5天有氧運動(每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30分鐘或高強度有氧運動15分鐘);
●健康飲食;
●理想體重;
●無需服用任何藥物,長年血壓低於120/80mmHg;
●血糖低於6mmol/L;
●總膽固醇低於5mmol/L。
3、有氧運動之父庫珀博士的健康箴言:
●有狗的每天溜狗,每天至少兩次,沒狗的溜自已;
●歲月過的可快可慢,壽命可長可短,取決於你自己;
●你不善用碎片時間堅持運動,那就是在積攢時間,等著躺到醫院病床上受病痛折磨;
●無論從什麼年齡開始運動都為時不晩,越早效果越好;
●運動是沒有終點的生命旅程。
4、胡大一健康百歲三字經:
●管住嘴,邁開腿;
●0吸煙,八杯水;
●好心態,莫貪杯;
●睡眠足,別過累;
●樂助人,心靈美;
●家和睦,壽百歲。
★90活不過、那是你的錯,不到99、輕易不要走;
★健康是1,其他都是0;
★命沒了,票子、位子、妻子、兒子……都是人家的;
★請從現在開始,保持及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而言之,關於健康的任何運動,只要不超越自身身體負荷的,那就應該堅持!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