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俗語!「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麽意思 老話有什麼講究:請看揭秘

即便是嫁了人的女人,也很少有機會出門。因為古人認為,女子就應該在家裡,不能出去拋頭露面,容易惹來閑話。

正因為女人不能輕易出門,所以一些節日對女人放開限制,允許女子在節日里出去。比如清明節,女人可以出去踏青,可以盪鞦韆,可以鬥草等;端午節也是,無論是否出嫁,女人都可以出去,或是散步,或是看賽龍舟,或是三三兩兩,嬉戲遊玩。那些結了婚的女人,還可以在端午節前回娘家。


Advertisements

也正因為端午節是女人出去自由玩耍的節日,所以對於女人來說,如果端午節下雨了,她們就不能出門了。所以,對於女人來說,她們害怕端午節下雨。

這兩種原因,看似有道理,實際上並不對。

先說第一種。誠然,端午節前後會下雨,如果一直下雨,又或者下了幾場暴雨,河水也的確會升高,如果下去游泳的話,也確實很危險。但是,這種影響其實很小。

端午節一般在6月份,此時的天氣其實還不算熱,古代溫度也沒有今天高,所以在端午節前後時,下河游泳解暑的人,還真是不多。

還有就是,6月份的時候,老百姓都忙著收麥子了,孩子也都會帶著幹活,大人不會讓他們單獨去河流游泳。即便有些孩子調皮,偷偷去游泳,那麼淹死者也是少數,甚至說是極少數。

而且,就雨水而言,6月份的雨水不算多,也不算太大,反倒是7月8月9月的雨水,最集中,暴雨也最多。所以,6月份雨水對河流的影響,並沒有多少。

Advertisements

這種情況下,老百姓怎麼可能說「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呢?

就算可能會淹死人,大不了不去河裡游泳就是,也沒什麼影響。再說了,淹死人的悲劇,終究也只是偶然事件,實在沒多大影響。這種解釋並不成立,至少不是主要原因。


Advertisements

再說第二種。端午節,在古代也叫女兒節,就是因為嫁出去的女兒,可以回娘家。這一點,並沒有錯。但說到端午節時,女人害怕下雨,這就有點過了。

如果一直下雨,那害怕也沒有用,再說了,就算不能回娘家,也不過是一個遺憾,何必害怕呢?再不然的話,就算下了雨,也一樣可以回娘家,甚至過了端午節,一樣可以回娘家。

所以說,認為女人害怕下雨不能回娘家,就說害怕端午節的水,這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還有第三種解釋,也是最科學的解釋。

其三,認為端午節的水是指雨水,雨水會影響老百姓收割莊稼,令人害怕。

對於北方的小麥而言,一般到了5月底或者6月初,就可以收穫了。古代沒有機器,也沒有聯合收割機,為了避免小麥收穫不及時,老百姓一般提前幾天收,等到收完時,有些小麥已經非常幹了,不用曬就能收入倉庫里。

Advertisements

所以,老百姓還常說「潮一份,熟一份,最後還有干一份」。

意思就是,小麥還沒熟的時候,就要收一部分;收著收著,小麥成熟了,這也是一份;最後,小麥完全乾透了,這是最後一份。

因為收穫時間慢,周期長,可能會長達一個月,所以這段時間,老百姓都害怕下雨。一旦下雨,不僅沒法收割小麥,那些潮濕的小麥也得不到曬乾,堆在一起又會起熱甚至發霉,若是淋了雨還會腐爛。

要是這樣的話,收穫的小麥不僅會減量,質量也會下降,就算賣錢,這種泡過水的小麥曬乾,也會便宜。因為這樣的小麥,磨出來的麵粉不好吃。

而端午節正是處於人們收麥子的這段時間,所以,老百姓害怕會下雨,耽誤收穫。因此,那時候收小麥都是說「搶收」,收穫要抓緊時間,要搶著去,爭分奪秒。

Advertisements


別說古代了,就是現在,聯合收割機的時代,如果碰到端午節下雨,一樣會耽誤人們收小麥。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小麥都是在充分曬乾以後才能收穫,很多小麥收了依然要曬乾。

所以,老百姓還常說「忙端午」,就在於此。

Advertisements

如果一直下雨,那麼這一季小麥很可能就賣不出多少錢,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很難過了。在古代的話,說不定又要有很多人餓死了。

所以,對於老百姓而言,端午節下雨是很可怕的。

基於此,所以民間還有一句俗語,說「端午晴,豐收年;端午雨,淚漣漣」。這句話,也算是解釋了「就怕端午的水」。

端午晴天,就意味著可以好好收穫麥子,自然是豐收年;如果雨天,小麥就要糟蹋了,那老百姓就要慘了,所以淚漣漣。

你看,對於老百姓而言,七月半的鬼,不一定出來,出來也不用害怕,「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嘛。但是,如果端午不能好好收麥子,那就真的關乎到無數老百姓的性命了。

所以,老百姓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啊,這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適用。

畢竟,即便老百姓豐收了,也不能改善生活;如果還不能豐收,那就真的是涕淚連連了。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