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牌匾上有一個「錯別字」,從明朝用到清朝都不改,只能寫錯不能寫對!否則大禍臨頭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神武門


熟悉故宮的人很容易就會發現,在明清兩代的故宮之中,就有這麼一件很不尋常的事情,那就是如此莊嚴的皇家聖地,有那麼一個字兒,卻是錯的。你說錯一個就算了吧,可是整個皇宮之中,有寫這個字的地方,幾乎都是錯的。連跨著朝代的明清兩朝都在用這一個錯別字,到底是哪個字兒呢?就是我們今天的「門」。這事兒還得從南宋時期說起。

門字

Advertisements

南宋末年,有一天都城臨安的玉牒殿(供奉皇帝先祖畫像的宮殿)發生了火災,殿門都被燒光了,宰相就上奏說是因為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最後一筆帶鉤,鉤來了火種,才招致大火,只有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才能避免火災。於是就有了「宋都臨安玉牒殿災,延及殿門,宰臣以門字有腳鉤帶火筆,故招火災。遂撤額投火中乃熄。後書門額者,多不鉤腳。」歷史記載。當然,那是殿門,也是偶然,只能算得上是這件事情的起因。


到了明朝,朱元璋當上皇帝的時候,有一個詹希原的書生,官至中書舍人,還是朱元璋的安徽老鄉。那個時候,南京故宮剛剛建成,很多地方需要圓潤一下。於是朱元璋就喊來自己的老鄉,你不是想成為書法家嗎?那就去題幾個字,作為新修建的午門的牌匾吧,這個詹希原自以為要青史留名了,那是拿起筆在自己家中一遍又一遍的書寫,最後寫得方方正正兩個大字兒:午門。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