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出孝子!「老母臥床20年」身旁親友紛紛勸放棄 兄弟倆堅持輪流照顧「媽在我就是孩子」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這對兄弟卻用時間證明他們對母親的孝心!他們的老母親臥病在床近20年,近3年病情更加嚴重,連餵食都需要旁人協助,親朋好友紛紛勸他們放棄,兄弟倆卻說:「每天回到家,在母親的床前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臉,喊一聲『媽』,就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


來自大陸的張俊飛、張俊標兄弟倆,始終對重病的母親不離不棄。

Advertisements

母親臥病在床,兄弟倆悉心照料:「奶粉的溫度要剛剛好,速度也要剛剛好」

冬天早上6點,天色還未徹底放明,村子沉浸在一片寧靜中。

「媽媽,我去養殖場餵雞去了!」隨著49歲的張俊飛一連串的呼喊,農家院落的寧靜被打破。

張俊飛的二哥張俊標聽到動靜,拎著棉襖打開房門,向母親李榮英的房間走去。

看了看房間里的溫度計,張俊標掀開母親的被子,開始給她換尿布,然後拿起棉花棒和藥,並協助清理。

Advertisements

棉花棒是自製的,上面的棉花與平常相比大了幾倍。

張俊標俐落的沾了點酒精,小心翼翼地擦拭著傷口,然後把藥物敷上去,再蓋上紗布,用醫用膠帶固定好。

張俊標不為所動,快速做完這一切,幫母親蓋好被子,然後消毒、洗手,再用熱毛巾給母親擦臉、擦手。

「媽,餓了吧?我們先喝點水再吃飯。」看著母親的眼珠動了幾下,張俊標趴在她耳邊小聲地說道。

隨即,他端起涼好的白開水,試了試水溫,一點點滴進母親嘴裡。

Advertisements

張俊標告訴記者,母親今年77歲,大約20年前臥病在床,2018年病情加重,幾乎喪失了吞咽功能。

為了維持生命,醫生安裝儀器,以方便老母親進食。

母親的嘴易乾,每天都要清理,然後用滴管吸水,滴進嘴裡潤濕。

水喝完了,奶粉也已稀釋完畢,並達到合適的溫度。

「奶粉的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溫度高了容易燙到,溫度低了容易肚子痛。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則她容易脹氣,會很難受。」就這樣,李榮英這頓飯「吃」了半個多小時。

「媽媽,吃飯了!」

Advertisements

待到張俊標收拾好母親的「餐具」,張俊飛已從養殖場返回。兄弟二人坐在母親房裡,一邊吃早飯,一邊閒話家常。

聽到高興處,李榮英的眼睛會看向兩個兒子。

哥哥照料母親,弟弟賺錢養家,這樣的日子過得並不容易。

張俊標、張俊飛兄弟都是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到20歲就外出打工。

母親臥病在床時,他們的孩子還小,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頓期。為了生計、孩子的學費以及母親的醫藥費等,他們把照顧母親的重任交給了父親,又在村裡找了一位看護幫忙,「每天工資1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00多元)。」

Advertisements

後來,張俊標的婚姻出現變故,工作也不如意。二人商量後,張俊標乾脆放棄外地的工作,回家照顧母親:「母親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看護實在難找。」張俊飛夫婦則繼續留在外地打工,賺錢養家。

「媽媽,我幫你把頭髮梳順一點!」

張俊飛有兩個兒子,大的今年26歲,小的19歲,目前還在上大學。張俊標也有一個兒子,返鄉照顧母親時,孩子尚未成家。

按照農村的習俗,結婚時男方要有新房,還要支付彩禮等,花費不少。

2010年張俊飛翻蓋新房時,同時拿出20多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6萬)為侄子蓋了兩層小樓,樣式、格局等與自家的相同。

幾年後,張俊飛又把自家和侄子的樓房加蓋為四層,樣式、格局依然相同。

2018年,張俊飛與二哥一起給侄子提了親,舉辦了婚禮。如今,侄子已經有了自己的女兒。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