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一般相貌平平!她陪伴乾隆65年「76歲還被翻牌子」 生下清朝最優秀的阿哥「母憑子貴」

"後宮佳麗三千人。"

這是詩人對於皇帝的描述,其中雖有些許誇大的成分,但絕不是空穴來風。

古代普通小資家庭尚且妻妾成群,作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然少不得三宮六院。據史實記載,清朝皇帝平均每一位有12.4個後妃,也就是十二個女人共侍一夫。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無論年輕時怎樣芳華絕代,年老之後也盛筵難再,況且帝王本就薄情寡性,全天下的女人都可以供他挑選,自然不會在意某一個妃子的感受。



Advertisements

但幾千年的歷史演進,總會有特殊的情況出現,既有深情的皇帝,也有年紀大了依然受寵的妃子,比如乾隆皇帝和愉妃就是如此。

雍正皇帝是出了名的薄情,不過他的兒子乾隆卻是一個多情且深情的人。風流的乾隆皇帝一生中雖然有過許多女人,但是愉妃卻陪伴了他整整65年,兩人相濡以沫,在愉妃76歲時還被乾隆皇帝翻過牌子。


01默默陪伴不爭不搶

清代的妃子出身大都非富即貴,畢竟是和皇家聯姻,很多時候都是一種利益的捆綁,不過愉妃家裡卻很普通,她是蒙古人,父親只是清廷的一名普通官員。


滿蒙結合是清朝的一大民族政策,所以愉妃自然是有資格和皇家聯姻的。當她嫁給乾隆時,乾隆還沒有上位,不過愉妃也不是乾隆的妻子,乾隆的髮妻是富察皇后,愉妃只是一個「側室」。

Advertisements



乾隆繼位後,愉妃並不受寵,只是被封了常在,可以說直到愉妃為乾隆生下兒子之前,在乾隆那裡的存在感都很低。

俗話說「母憑子貴」,在帝王家更是如此,生下皇子還是公主對嬪妃的地位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歷史上才有「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便是為了保證自己成功誕下龍種。

Advertisements

愉妃也是在生下皇子後,命運才開始發生改變,在這之前她都是默默陪伴在乾隆皇帝的身邊,不爭也不搶。


02母憑子貴備受寵愛

每一個皇帝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優秀的接班人,這既是自己的榮耀,也是皇家能夠順利延續的保障,因此表現優秀的皇子能夠得到皇帝更多的重視。



Advertisements

愉妃的兒子正是大清朝最優秀的阿哥永琪,永琪不僅文武雙全,而且品學兼優,若是放到今天,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乾隆在位期間,一場偶然的火災讓乾隆陷入險境,當時救援不及時,眼見乾隆就要被大火吞噬,是永琪冒著生命危險把乾隆從大火裡背了出來,這讓乾隆和永琪的感情更加深厚。

乾隆皇帝對永琪各方面都非常滿意,一度把他當做皇位繼承人培養,連帶著對愉妃也有了更多的寵愛,在嘉妃晉陞貴妃後,愉妃成為了妃位之首。


03相濡以沫陪伴一生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永琪這個優秀的繼承人或許遭到了上天的嫉妒,在25歲時就生病過世了,失去了自己預備的接班人,讓乾隆皇帝十分悲痛。



Advertisements

愉妃此時的年紀也已經無法再生育了,但是乾隆皇帝不僅沒有因此冷落愉妃,反而因為怕她傷心對她更加寵愛。

愉妃就這樣一直陪伴在乾隆皇帝左右,無論乾隆皇帝身邊有多少的妃子,無論愉妃多大的年紀,乾隆都會翻愉妃的牌子,只為多陪她一會兒。

愉妃和乾隆之間沒有什麼海誓山盟,兩人愛得也不轟轟烈烈,風流的乾隆皇帝多次微服出巡,在民間和許多女人紅塵作伴,愛得瀟瀟洒灑,但是那些激情的歲月都隨著時間淡去了,那些人也沒有留在乾隆的身邊。

只有愉妃,一直平平淡淡,不爭不搶,顯得非常「佛系」。從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嫁給了他,一直陪著乾隆成為九五至尊,然後兩人一起老去,他們彼此陪伴了一生,在愉妃76歲逝世之前,乾隆都還翻過她的牌子。



Advertisements

04平平淡淡才是真

什麼是愛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任何一個答案都繞不過最簡單的陪伴。有人追求刺激,有人追求新奇,有人追求熱烈,但是那些都只是愛情的調味劑,它們或許可以讓愛情看起來更加誘人,卻不是愛情本身的味道。

愛情的真諦應該是平平淡淡,應該是相濡以沫,應該是長久的陪伴。

愉妃相比於其他妃子或許少了些美貌,少了些聰慧,少了些善解人意,她從未想過要去爭寵,與其他妃子進行宮斗,她唯一做的事情,只是默默陪在乾隆皇帝的身邊,對於擁有全天下的君王而言,一份真心是彌足珍貴的,這也是當初愉妃吸引乾隆皇帝的地方

永琪只是一個加分項,從後面永琪過世後乾隆對待愉妃一如既往,甚至更勝往昔的態度就可以看出,真正讓乾隆寵幸愉妃的,絕不僅是因為愉妃生了一個優秀的皇子。



後宮之中常常出現人間慘劇,很多妃子用盡心機,使盡手段,想要得到皇帝的寵幸,綁住皇帝的心,但是皇帝本就是薄情之人,他們更多的是對全天下子民的大愛,而不是兒女私情的小愛,所以那些爭寵的妃子最後往往沒有好的下場,因為君王可以今天迷上你,也可以明天迷上另一個人。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