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家中的「老人離開後」 親人最好別做「這些事」否則容易折損家運

有人提出過這麼一個觀點,家庭好不好,要看老人離開後,子女親人都做了什麼事兒。

老人還未離開,家庭總是一團和氣,子女對父母好,父母也包容子女的所作所為。哪怕是兄弟姐妹之間,也能做到兄友弟恭。

望著如此和諧的家庭,人們都覺得,這樣的家庭絕對不會有矛盾。殊不知,有些「和諧」是虛假的,矛盾也會在老人在世的時候,隱藏起來。

兄弟姐妹之所以和諧,是因為父母還在,他們不敢在父母面前窩裡斗。親人之所以感情不錯,是因為老人還在,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感情寄託。

可以說,家中的老人,就是血脈親情的橋樑。橋樑還在,家人之間相安無事。橋樑一旦不見了,血脈親情變淡了,那家庭的爭鬥,就不可避免了。

老人離開之後,親人最好別做這些事兒,容易招惹是非禍患。

一、老人離開後,不要跟身邊人爭家產。

自古以來,「爭家產」都是很常見的事兒。尤其是在老人離開之後,每一個子女,以及他們的伴侶,都會參與到「爭家產」的過程當中。

一般來說,老人離開之前,都會把「財產分配」的事兒安排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可是,為什麼子女們還要爭來爭去呢?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慾望,都會在毫無限制的情況下,變得愈發膨脹。不論擁有多少錢,但他們還是不滿足,希望獲得更多。

父母把300萬留給了三個孩子,每個人平均分100萬。誰知道,大哥不幹了,他覺得自己付出了特別多,希望拿150萬,佔到總數的一半。對此,那兩個弟弟,自然就不服氣了。

你貪心了,我不服氣,他也不服氣,這家庭就會成為一個「修羅場」。什麼和諧,什麼兄友弟恭,在錢財利益面前,變得毫無意義。

爭家產到了最後,其實沒有贏家。不如安分守己,得到屬於自己的,那就足夠了。

二、老人離開後,不要跟兄弟姐妹走得太近。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是一場劫難。

人性當中有這麼一個缺陷:對待外人,不會挑毛病。而對待親人,就會在雞蛋裡面挑骨頭,放大了親人的缺點,破壞了親緣關係。

當然,無數人都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就覺得多跟兄弟姐妹聯繫,關係就能越來越好。可實際上,你越是跟別人聯繫,別人越是討厭你。

父母在世,兄弟姐妹之間尚且不和。父母離開了,還能期望關係變好嗎?做人,還是不要一廂情願比較好。太天真了,終究會傷痕纍纍。

對待兄弟姐妹,只需要堅持一個原則:保持適當的距離,不打擾別人的生活,不干預別人的人生。

兄弟姐妹如何選擇,我們不要橫加干預,適當尊重就好。你不打擾別人,別人才不會打擾你。如此井水不犯河水,感情才能長久。

三、老人離開後,不要管身邊人的閑事。

大部分人都犯了這麼一個錯,那就是「多管閑事」。

親人做什麼,我們多管閑事;身邊人有什麼想法,我們過分干預;兄弟姐妹對待感情的態度比較淡薄,我們非要去改變別人的觀念。

多管閑事的人,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為什麼老實人會被身邊人討厭?為什麼糊裡糊塗的人會被人嫌棄?

這些糊裡糊塗,且多管閑事的老實人,認為可以用自己的好心,去打動別人,感化別人。「感化」到最後,不過是到處「樹敵」罷了。

沒有人希望被人控制,也沒有人希望被人管著。哪怕身為家庭中的大哥,也不能管弟弟妹妹的事兒。大家都是成年人,沒必要「橫插一腳」。

管閑事,為什麼會得罪別人呢?因為你踐踏了人與人之間的邊界,觸犯了別人的利益。在利益面前,感情是不堪一擊的。

四、老人離開後,不要跟身邊人掏心掏肺。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白天不懂夜的黑。

你想什麼,別人不清楚。別人思考什麼,你也不知道。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遭遇不一樣,所以沒有人可以做到「感同身受」。

我們總跟別人掏心掏肺,別人聽了之後,只會認為我們過分矯情。一些心懷不軌的人,還會打蛇隨棍上,套我們的話,抓住我們的弱點和軟肋。

一個有老人、長輩的家庭,底下的人不敢輕易作惡。而沒有老人、長輩的家庭,底下的人就會互相算計。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缺乏了「制衡」的人。關係需要制衡,家庭的感情需要制衡。老人的離開,造成了家庭關係的失衡。

老人離開後,對待身邊人,保持一半真誠,一半偽裝的態度就好。所謂「為人只說三分話,不敢全拋一片心」就是這個道理

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