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示飛黃騰達?去世老人墳墓裡挖出一株「巨型人參」 專家鑒定「沒人敢碰」
大陸北京一個墓地裡發現一個貌似人蔘的東西,人們都不知道是什麼,由於長在墓地裡,所以一時間人們看不懂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2009年冬天,北京順義區後沙峪鎮的馬頭庄村,一位孤寡老人去世了,按照當地風俗,是需要將其和老伴合葬的,而老伴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去世了,所以只能選擇將墳墓挖開。
當蓋在墓穴上的石板被緩慢掀開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因為裡面除了十幾年前放進去的骨灰盒之外,還意外地出現了一個白色生物,外形非常像人蔘,但令人奇怪的是,這裡從來沒有陽光和空氣,也沒有太多的土壤,它是怎麼長出來的呢?這到底是人為的惡作劇,還是什麼未知的物種?暗無天日的墓穴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老邵家住北京順義區後沙峪鎮,在外人眼裡,自己是汽車駕駛學校的校長,但在家族人的眼裡卻是主心骨,不管誰家有事情,總會找老邵出面幫忙。而就在前不久自己的二大爺也在其兒子去世後不久離世,為老人操辦後事的任務自然落到了老邵的頭上。
為了順利將二大爺安葬,在自己送二大爺去殯儀館的時候,就安排家族其他成員去將二大媽的墳墓打開,以便將兩位老人合葬。就在老邵等待的時候,70多歲的四叔突然打電話過來了,也就發生了前文所說的一幕。
話說四叔見多識廣,連他都不認識說不清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只聽得電話那頭將其描述為白白的,摸上去硬硬的,可能還挺嫩,就等著自己回去查看。在繼續等待及往回趕的時候,老邵心裡也犯起了嘀咕。
原來村口的這片公共墓地,很早以前就有了,小時候也沒少去那裡玩耍,不僅熟悉這裡的地形地貌,就連地下常眠的人都一清二楚,無非是周邊的街坊鄰居,也有經常開墓合葬的,但卻從來沒聽說有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
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之後,老邵也是被眼前的奇怪物體驚到了,它的確跟四叔描述得一模一樣,感覺挺丑的,雖然有小部分看上去細小,但大部分還是比較粗的,直徑達到了六厘米,說像人蔘吧,但要大出不少。總之突如其來的神秘生物,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它到底是什麼物種?為什麼能在這麼深的地下生長?
一向謹慎的老邵,也不敢貿然將這東西清理出去,就決定先這個奇怪的生物拍一張照片,然後再把墓穴重新封上。為了徹底弄清楚事情的緣由,老邵最先想到了風水先生,就帶著照片前去詢問,得到的也是和鄰居一樣的回答,無非就是風水好,藏靈氣,子孫後代發達興旺這類話。傳得最邪乎的是,這個東西竟然被說成了龍的化身!
雖然這些都是非常吉利的話,但老邵卻不這麼認為,一來家族內並沒有真正飛黃騰達的人,二來這個東西還是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從外形上來看,它最像人蔘,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種植物,野人蔘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部碩大,因酷似人形所以被稱作人蔘。
但要知道,人蔘通常生活在中國長白山一帶的原始森林,雖然很怕太陽曬,但也是需要葉子進行光合作用才能生存下去。而老邵的家族卻生活在北京的平原地區,是不可能長出人蔘這種植物的。但這東西的確很像人蔘,卻又可以不依靠陽光來生存,再加上地點的特殊性,老邵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思維逐漸陷入了混亂當中。
有沒有什麼植物的生長可以不依靠陽光呢?別說還真有,那就是菌類,它可以依靠所附著的動植物吸取養分,所以即便是沒有陽光也能生長得很好。那麼這個東西會是某種菌類嗎?為此還專門請教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菌類已有20多年的王教授,但卻被第一時間將其排除在菌類之列。
理由是二者質地明顯不同,菌類掰開後有澱粉層的感覺,而這東西卻很脆,除此之外,在這東西的表皮可以明顯地看到皮孔,而這也是植物根部最明顯的特徵。不是菌類卻能在地下生長,但又找不到它和外界連接的地方,真相再一次陷入了死胡同當中。
雖然知道了這東西是一種有地下莖的植物,但到底是哪個物種卻不得而知,因為能長出這種形狀的植物其實也不少,如果隨便找一個外表看上去相似的植物下結論,顯然是不太科學的,所幸隨著科技的發展,DNA技術日趨完善,於是這就成了最可靠且有效的方式,但在鑒定之前,還是要取得這東西的一部分組織才行。
為此,學院的另一位張教授也親自到現場進行採樣,但之前已經把墓穴封好了,所以就要再一次開墓,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比較忌諱的,很多村民都表示擔心,害怕以後會給家庭帶來不好的影響。尤其是那個先生,不僅讓老邵不要動土,還主張用紅繩子把那東西栓柱,防止「跑掉了」!
但老邵卻不這麼認為,為了徹底解開謎團,就親自指揮家族成員再次將墓穴打開了,當大家將水磨石板搬掉的時候,這東西依然還在,只不過在板子下面的地方已經開始有腐爛的跡象了。通過現場實地查看,張教授斷定這東西就是靠著光合作用才長出來的。
但大家卻不以為然,因為這半年過去了,即便沒有陽光,這東西依然還在,這是怎麼回事呢?面對人們的質疑,張教授就指著靠近花板的地方,說就是從此處連接外面的,也就是說這東西原本是從地面往地下長的,正好長到了墓穴這裡,然後從花板和磚頭連接的縫裡鑽進來了。繼續向下生長,又鑽進土裡,但卻一直沒有被人注意到。
由於之前上半部分可能被挖斷了,現在就開始從上往下腐爛,但由於其本身營養體還有很多,所以即便現在沒有光合作用,依然能支撐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但總歸還是要慢慢地腐爛。為了驗證自己的推斷,就讓人們繼續再深挖一些,果然找到了幾塊已經被鏟斷了的根,被張教授小心地收藏起來回去檢驗。
但人們急切想知道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植物,就讓張教授做一下大致的判斷,而張教授也將其判斷為商陸科的植物,但還是要以檢測結果為準。商陸是什麼?它是一種在北京周邊常見的植物,而它的根部也因和人蔘「撞臉」而經常被誤認為人蔘,最重要的是,當生長空間充足的時候,其根部就會進一步膨脹,就像穴裡見到的一樣。
通過對比,植物所標本間裡的中華商陸和採集回來的根莖有很大的不同,而一個不經意間的交談,更證實了這個觀點,據當地的老者介紹,墳地往南一點的地方生長著很多松樹,而一到夏季的時候,很多植物葉子都把松樹遮蓋地嚴嚴實實,那麼商陸就生長不了了,也就是說這地方沒有商陸生長的條件。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會是什麼呢?
經過同意,張教授截取了一小段墓穴裡的樣本,後又在松樹上找到了很多瓜蔞的葉子及果子,難道這東西就是普普通通的瓜蔞嗎?為了驗證自己最後的判斷,張教授將標本室裡的瓜蔞拿出來做比較,但光從外表上來看嗎,二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最後張教授將樣本送進了高分子實驗室,用以提取它的DNA,然後和國際上專業的資料庫進行比對,經過十幾天的等待,DNA雙向測序數據最終將這東西確定為瓜蔞。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將帶回來的葉子,果實等進行了測試,最終確定所有的樣本序列都一致,也就是說的確是瓜蔞了。
那麼瓜蔞是什麼東西呢?在很多地方瓜蔞又被叫做野葫蘆,是一種多年生的攀緣性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地形複雜的岩石峭壁當中,而根部則深深扎在土石中。也就是說,瓜蔞枝葉往上長以獲取更多的陽光,而根部在往下長的時候,就通過磚縫子長進去了,由於裡面空間大,且沒有泥土的擠壓,再加上水分充足,所以越長越膨脹。
而如果是正常地長在泥土中的話,它所承受的壓力還是比較多的,所以看起來就比較苗條,透過現象看本質,日常中看似稀奇古怪的東西,其背後肯定都蘊藏著科學道理。小小瓜蔞就因為長在看似「神秘」的地方,就被一頓亂猜,更被吹捧到天上,可能到最後連瓜蔞本身都開始懷疑自己了。
網友得知真相後,留言說:這東西誰敢吃啊?
你敢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