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經常「流口水」的人!醫警告:恐是中風前兆「或是罹患3大病」

  • 2025-07-24 15:32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一覺醒來,枕頭上一片口水印…偶爾流口水,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醫生眼中,容易流口水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預警訊號!

口水,也就是唾液,由唾液腺分泌。唾液腺有大有小,大唾液腺如腮腺、下頷腺、舌下腺,它們負責90%的唾液生成工。此外,口腔黏膜上也分佈著無數小唾液腺。

這些腺體每天可以生產500~1500毫升的唾液,相當於1~3瓶礦泉水的量。只是白天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做吞嚥動作,往往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正常情況下,口水是流不出去的。如果大腦皮質受到刺激,就可能出現流口水的狀況:

1. 睡姿壓迫了腮腺

側躺和俯臥時,受重力影響會刺激壓迫腮腺,使口水分泌增加,再加上這時半邊臉被壓著,不好做吞嚥動作,口水就會流出來。

2. 年齡增長

隨著生理機能退化,臉部和嘴巴的肌肉出現鬆弛甚至萎縮,肌張力減退,睡覺時就容易流口水。

3. 服用某些藥物

某些藥物會刺激副交感神經,導致唾液分泌增加,如抗癲癇藥物、精神類藥物、荷爾蒙藥物等。

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經屏提醒,偶爾流口水問題不大,但如果發現枕頭上的口水印頻繁出現,並伴有其他症狀,就要警惕了。

一、流口水+口呼吸,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入睡後,人若不自覺用「口」呼吸,口水就容易流出來,常見原因包括: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感冒引起的鼻塞,會導致呼吸不良;唇齒關係不好,例如上唇過短、唇肌功能不足等。

二、流口水+異味,恐是口腔疾病

患有齲齒、牙周病、根尖炎、扁桃體炎、扁桃體結石等口腔疾病,或戴了假牙、牙齒矯正器時,大腦會分泌更多唾液去保護口腔,睡著後就容易流口水,且口水容易有異味。

三、流口水+泛酸,恐是胃食道逆流

如果有胃食道逆流,胃酸、胃蛋白酶等內容物逆流到食道甚至口腔,會刺激口腔黏膜,分泌更多口水。

四、流口水+言語不清,恐是中風前兆

如果流口水伴隨言語不清、口角歪斜、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可能是中風前兆,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尤其是老年人。

專家提醒,生活要想改善流口水的狀況,可以從5件事開始。

1. 調整睡姿

相較側睡和俯臥,仰睡對腮腺沒有壓迫,有助於緩解流口水的狀況。但如果體重較大,且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仰睡會加重打鼾,這種情況應及時去呼吸科治療。等睡眠呼吸中止症緩解之後,流口水的情況自然改善。

2. 保持口腔清潔

每天早晚刷牙,每年至少看一次牙醫;及時治療口腔炎症,如牙周炎、牙齦炎、根尖炎、扁桃體炎等。服用藥物造成的唾液分泌過多,可去找醫師調整或更換藥物。如果晚上睡覺流口水,伴隨唇舌臉部的腫脹或麻木,建議去神經內科就診。

3. 睡前別刺激大腦

入睡前不要看劇情太刺激的影片和書籍,避免大腦過度興奮。晚餐不宜吃太飽,餐後不要馬上睡。

4. 避免口呼吸

若是排除了鼻炎、鼻息肉等疾病,平常要常提醒自己閉口用鼻呼吸,慢慢改變用口呼吸的習慣。也可以做一些閉口練習,如吹口哨、吹小喇叭、吹氣球、咀嚼口香糖並吹泡(偶爾進行)等,並以舌及頰肌運動促進口腔、牙齒的清潔。

5. 盡可能改善泛酸

如果出現泛酸、灼熱、胸痛,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但具體需要醫師評估,可透過以下方法來改善。泛酸減輕了,就能避免對口腔黏膜和唾液腺的刺激。

抬高床頭,即抬高上半身和頭部,形成15°~20°左右的斜坡

容易泛酸時,盡量不碰煙草、濃茶、咖啡、巧克力等,這類食物容易降低食道下括約肌壓力

睡前3小時盡量不進食,餐後站立或適當走動

參考來源:騰訊網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