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380萬的天價蕉!在展會上「被一個遊客」幾口吃掉 遊客「結局曝光」眾人瞠目結舌

在美國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展上,義大利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特殊的作品:一根用灰色膠帶粘在牆上的香蕉,並取名為「喜劇演員」。

而這根普通的香蕉,竟然被一名海外富商以12萬美金的價格拍下,摺合台幣380萬元。

有意思的是,展出過程中,這根香蕉被一個飢餓的遊客吃掉,那麼他的結局如何呢?

「飢餓」與天價香蕉

根據作者莫瑞吉奧的描述:在旅行中自己常常隨身帶著香蕉,思考如何使它成為藝術品。

最開始,他計劃用各種材料,樹脂、青銅,想要做一個香蕉雕塑,但是都達不到理想效果。

有一天,在賓館的他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用一根真正的香蕉。

通過不斷地挑選香蕉的顏色、彎曲弧度,試驗粘貼方向,最後莫瑞吉奧用一塊灰色膠帶把香蕉固定在牆上。「喜劇演員」就此誕生。

那麼它可以長期保存嗎?答案是不,這就是一根普通的香蕉,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幾天就會腐爛。

但是莫瑞吉奧卻為這根香蕉出具了證書,這根香蕉的主人,可以在香蕉腐爛後隨意更換。這件奇葩的藝術品一經展出,立刻引起了廣大藝術愛好者的興趣。

有人質疑這根本不是藝術品,有人為這個創意拍手稱讚,大家不遠萬里去參觀,並興緻勃勃地與它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展會上展出的第三根香蕉,前兩根均已經以12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但就在大家欣賞這根香蕉的時候, 一名遊客還不知道這是展覽品,在飢餓的驅使下幾口就吃掉了香蕉。

眾人發現後,大驚失色,因為此時這根香蕉已經價值15萬美元了。

遊客知曉自己吃掉了15萬美元的香蕉後,顯然有些不知所措,如果賠償的話可能要傾家蕩產。

但是此時藝術館的工作人員不慌不忙,在眾目睽睽下,又取了一根香蕉,粘在牆上,一件藝術品就此再生。

有人質疑這是藝術家的自我炒作,但是經過這件小插曲,「喜劇演員」無疑成了莫瑞吉奧.卡特蘭最為出名的作品。更有行為藝術家以吃掉香蕉為題,創作名為「飢餓」的作品。

這裡人們不禁就要問了,莫瑞吉奧.卡特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何他的作品能這麼受歡迎呢?

小丑藝術家-莫瑞吉奧

莫瑞吉奧.卡特蘭,義大利國寶級藝術家,卻自詡為藝術世界的小丑。其作品常常以幽默的方式對社會進行辛辣的諷刺,充滿現實意味。

與其他家境富裕的藝術家不同,莫瑞吉奧自幼喪母,父親是一名司機,還有兩個妹妹,家境貧寒,莫瑞吉奧自小輟學開始打工,從來沒有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

他從事過廚師、園丁、護士甚至太平間看護等與藝術毫不相干的工作,這些也成了莫瑞吉奧作品的主要靈感。

當莫瑞吉奧還是一名木匠的時候,在一次傢具設計過程中,結識了著名設計師索特薩斯,從中他感受到了視覺設計的樂趣,並開始動手創作。

後來隨著喜歡莫瑞吉奧作品的人越來越多,莫瑞吉奧也就此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

他創作的18K黃金馬桶,又名「美國」正是他對資產階級的辛辣諷刺,無論你是坐擁億萬身家的富豪,還是一貧如洗的乞丐,最後吃的東西都要歸屬馬桶。

最後,這件價值500萬的馬桶被安置在博物館的衛生間內供人使用,還被人用來嘲諷當時美國上層人士。

他也曾經挑戰世俗,讓教皇以斷腿的姿態面對世人,讓人穿著畢加索的頭套迎賓。打破傳統印象,消解權威,探討藝術與嚴肅,藝術與娛樂的界限。

但更多的作品中是對生死的探討,比如那隻在骯髒的環境中自殺的松鼠,不由得讓觀眾探尋作品背後人與自然的關係。

吊在天花板上的駿馬,曾經英姿勃發,如今垂垂老矣,抵不過地心引力,還在無力的掙扎,充滿悲劇氣息,也令人毛骨悚然。

他的自畫像是一個在餐廳打轉的驢,還時不時發出哀鳴,在幽默的背後是莫瑞吉奧對悲劇的探索,他聲稱,面對死亡時,發笑或許是一種本能。

他承襲藝術家杜尚的理念,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將現成品加工製作變為藝術品,表達了對生命、權威、現實的思考,將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現人和動物,以詼諧的方式,諷刺權威,用戲劇性的手法解構現實,往往令人大吃一驚又發人深省。

但其實莫瑞吉奧想表達的是什麼不重要,一根香蕉真的價值85萬嗎?重要的是你能從中感知到什麼。

或許藝術就是這樣,無論依託的是什麼,最終還是要看觀眾的自我感受。

奇葩藝術品

事實上,歷史上除了這根85萬的香蕉,還有很多奇葩的藝術品。

隨著藝術形式的發展越來越多樣化,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概念被不斷引入大眾視野,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我們也越來越看不懂某些藝術。

比如紐約展覽上,一件名為《泉》的藝術品,便是藝術家杜尚從商店購買的小便池,竟然被稱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藝術品。

在大眾眼中,這僅僅是一件生活用品,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杜尚的年代來看,二十世紀初,歐洲現代藝術萌芽,衍生了大量藝術流派,雖然有了一定創新,但還是有所局限。

杜尚想為什麼現成品不能成為藝術品呢?

於是他開始向傳統藝術發起挑戰,將現成品的小便池送往藝術展,從而引發了整個藝術界的思考。

到底什麼才是藝術?藝術需要顯示熱情的世界,以及人的真實情感,現成品能否達到這一標準?

自此藝術界突破了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界限,人們驚訝地發現原來現成品也可以如此藝術。

在英國,一張普通的床變成了藝術品,價值15萬英鎊,相信很多人都難以置信。

其實在這張床的背後,是藝術家Tracey驅散痛苦,與自我和解的過程。

Tracey的童年伴隨著抑鬱、痛苦、家暴等等,她的每一份作品都承載了過去的苦痛。

而這張床則滿是Tracey與之鬥爭的過程,滿地的空酒瓶、煙頭,是Tracey一次次的崩潰又一次次與自我和解的過程。

或許看不懂這樣的藝術,對大眾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說切割一塊畫布,也能成為藝術品,相信很多貓也是藝術家了。

著名畫家盧西奧·豐塔納 《概念的空間,等待》畫的就是這樣一幅作品。

看似隨意的一個洞,其實是豐塔納對空間的解構,以及對極簡繪畫的追求,是在探索物體在運動、時間與空間中的統一。

這些奇葩的藝術品與莫瑞吉奧相比,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麼藝術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藝術的啟示

從遠古時代開始就有藝術,有一種流派認為藝術起源於巫術。

原始人類社會有大量祭祀等宗教活動,而藝術則是為其服務,反映、記錄這一活動,比如雕塑、繪畫等。

反過來,宗教的發展,也對藝術創作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宗教的發展影響著藝術的進步,兩者之間互相糾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扶持,共同進步。

此時我們欣賞藝術,是以舞蹈、音樂、雕塑、繪畫、詩歌等形式,來表現自己對神對祖先的崇拜,來再現遠古神話,祈求現世安寧。

作品更多地展示出神性,比如中世紀聖象和教堂,我們看到宏偉、莊嚴、肅穆的教堂;聽寧靜,厚重的編鐘;欣賞高貴,優雅的祭祀舞蹈。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社會經濟繁榮,思想的解放與宗教的保守發生嚴重衝突。

人們思想逐漸發生變化,倡導解放,反對封建神學。於是從義大利開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運動。

此時所有的藝術創作都圍繞著這一點,以展示人體、線條、色彩、光影為主,湧現了大批傑出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例如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等。

此時我們欣賞藝術,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輝,肯定的是人的尊嚴和價值,顯露的是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然後,我們把目光放到近現代。

思想進一步解放,各種藝術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藝術的概念在不斷擴大。

根據不同的分類,大致包括時空藝術、視聽藝術、實用藝術、綜合藝術、行為藝術等幾個門類。

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更加豐富,包括電影、電視、語言、攝影等也都屬於現代藝術範疇。

由於社會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人們更關注的是自我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一件藝術品能否觸動自己,是否能獲得通感,如果能,那麼無疑對自己來說就是一件好作品。

我們因為影視劇人物的命運聯想到自身的命運,從偶像身上汲取力量,在攝影作品中感受震撼。

此時我們欣賞的是藝術品上自己所不具備的特性,是對美好品質的嚮往,是更加個性化的展示。

那麼回到開頭,85萬一根的香蕉作為藝術品,你從中看到了什麼?行為藝術?嘩眾取寵?

很多人聯想到了行為藝術,也認為這可能是藝術家的自我炒作。

因為行為藝術本身是帶有一定瘋狂的基因的,當它的鼻祖伊夫.克萊因,張開雙臂自由落體時便已註定。它不被大眾理解,甚至是獵奇的。

但是真正的行為藝術,是在有觀眾的情境中,由行為藝術家親身體驗,做出某些事情,通過某些交流,得出結果的過程。

而今由於行為藝術門檻過低,內容大多獵奇,容易博眼球出名,廣大群眾開始競相模仿,所作之事,力求轟動。

比如赤裸地出入地鐵公眾場所、在校園內以五元價格出售一個吻、以自己的名字私設路牌,並在網上大肆宣傳。

以行為藝術之名,博眼球,賺流量之事,正是這樣嘩眾取寵的行為,讓行為藝術在大眾眼裡成了低俗的代名詞。

真正的行為藝術應該是一種生命的體驗,通過與人,與環境的交流,深刻地反映或批判現實,從中傳達藝術家的思想。

早在上個世紀,行為藝術家謝德慶就以5個瘋狂的行為藝術向社會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他曾用一年時間把自己囚禁在十幾平方的監獄里,室內僅有一張床和馬桶。這期間,不能玩手機,不能接觸電視和廣播,沒有任何娛樂。

謝德慶每天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牆上雕刻印記,記錄自己在屋子裡過了幾天,直到待滿一年,謝德慶才離開這裡。

從短髮變成長發,出來以後,謝德慶更是用了很長時間,才恢復正常生活。

這樣的行為在當時堪稱前衛,那麼謝德慶到底想表達什麼?

這是一個極致孤獨的探索,在剝奪一切社會關係,僅僅保留基本物質需求時,人能夠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

謝德慶還做過另一組實驗,那就是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打卡,堅持一整年。

謝德慶

每小時1次,每天24次,一年8760次,沒有睡過一個好覺。這樣枯燥,乏味的活動是不是像極了我們每天上班下班,日復一日,周而復始。

不同的是,謝德慶一年以後可以停止,而我們一直在身體力行著這一行為藝術。

以上的幾組例子,在當時都是充分博人眼球的,但是哪個是真正的行為藝術,哪個是嘩眾取寵,相信每個人心中自有定論。

藝術的本質在於與人互通,有人欣賞的時候,它就是一件藝術品。一根香蕉在某些人眼裡可能一文不值,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又好像富有深意。

藝術本身就是這樣,它沒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是書法、繪畫,也可以是一根香蕉,一個小便池。它取材與生活,但又高於生活。

它不嘩眾取寵,奪人眼球,也不孤芳自賞,顧影自憐。只需要進行小小的加工,就可以是一件藝術品。

只要有人欣賞,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藝術品,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