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呆所有人!當紅明星夫婦結婚4年「堅持分房睡」 遭應采兒質疑:分房睡的婚姻能幸福嗎?

《新生日記》里, 李艾 和丈夫的相處模式,引起熱議。節目一開始,李艾躺在房間里。丈夫體貼地按摩著,她容易抽筋繃緊的小腿。

然後,趴在李艾旁邊,一邊撫摸著李艾肚子,一邊給還沒出生的孩子,講了一個故事。

完畢,再給李艾一個甜蜜的吻。

最後,丈夫打開李艾房間的房門,回到自己房間,各自入睡。

看到這,應采兒疑惑:「你老公是因為害怕踢到小孩,所以暫時分房睡嗎?」李艾回答:「不是呀,我們一直都分房睡。」這個回答,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眾人拋出一個疑問:「那怎麼懷孕的?」李艾哈哈大笑:「只是分房睡呀,還是同一個屋子裡,怎麼不能懷孕呢?」

眾人紛紛開始討論,夫妻應不應該分房睡。 馬劍越 認為:「分房=分居,是萬萬不能的事。」

麥迪娜婆婆,更是從兩人結婚後,就一直灌輸她這樣的觀念:「分房睡絕對不好,床不能太大,越小越好,床太大了,夫妻距離就遠了。」

李艾則認為,分房睡好處不要太多:一、有了私人空間,不必被對方打擾;二、爭吵後,也能有冷靜期,避免惡化關係。

然而,現場所有人還是無法認可。

夫妻分房睡,大部分人看來,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但,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比如,王偉忠。王偉忠和妻子因為睡覺問題,一度差點鬧到要離婚。他曾在採訪中說:「我以前睡覺總會打呼,我太太一開始就推推我,後來上手了就打過來,還打臉,然後就跑到客房去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偉忠把家裡兩個房間打通,中間加了一個隔門,兩人既能擁有自己的空間,又能過去對方的房間。妻子坦言:「這麼多年了,終於能睡一次安穩覺。」

還有,劉若英。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里,寫過和丈夫的生活狀態:夫妻倆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兩人一起回家,進家門後一個往左,一個往右。兩個人有各自獨立的卧室和書房,共用廚房和餐廳。

不僅可以分房睡,還能一起出門,去不同電影院,看不同電影,再一起回家。簡直顛覆常人對婚姻的看法。

夫妻選擇分房睡,通常有這麼幾種情況。一、現實所迫。生活中,夫妻分房睡,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懷孕或者孩子出生的前幾年。懷孕期間,孕婦經常因為身體不適,處在焦躁的狀態,睡眠狀況急速下降。多數夫妻,在這個時期,都會選擇分房睡。而孩子出生後,為了讓伴侶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也有很多夫妻選擇分房睡。這種情況,屬於被動分房睡,一般是暫時性的。

二、生理限制。有一方會打呼嚕、磨牙、說夢話,甚至夢遊等不良習慣,而另一方有睡眠障礙,也就是難於入睡的問題。這樣的夫妻組合,非常常見。這就導致了,兩人一旦睡在一起,都無法好好休息。因為,有睡眠障礙的一方,總是被吵得無法入睡,而有不良習慣那方也會覺得內疚,然後變得很緊張,也無法入睡。這時,雙方就會面臨一道選擇題。繼續一起生活or分開。如果想要繼續一起,那麼就必須解決睡眠問題。這時,分房睡就會成為他們最佳的選擇。

三、疏離型人格。有一類人,不管在什麼關係里,總能感受到,他很難全身心投入。就算面對家人,或者伴侶,都是隔著一層膜。這類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疏離型人格」。劉若英就是「疏離型人格」的代表。她非常注重私人空間,即使她曾經試圖像一般人那樣,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但最終,她還是需要一段獨處的時間。婚後,她被家庭和工作壓倒喘不過氣時,會選擇馬上逃離家裡,跑到別處,獨處幾天。她堅持和丈夫保持距離,是因為她在獨處的空間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全。

分房睡,真的會影響到婚姻的親密度嗎?胡慎之認為:「一對夫妻對婚姻抱有同樣的認知,才是影響婚姻走向,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真正決定婚姻生死的,不是某個一決定,而是雙方是否對這個決定,有相同的認知。如果雙方都認為,分房睡沒什麼問題,這個決定,非但不會讓你們的關係變差,還能讓原有的關係,開拓更好的發展方向。可是,如果有一方只是在配合,那麼,分房睡就有可能,將你們的婚姻推向破裂。所以,分房睡能否影響婚姻,全看雙方,對這個決定,是否有共識。

可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抗拒分房睡?這些人害怕的不是分房睡,而是這個決定,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分房睡,老公就可以背著我干一些不好的事情。還可能有了小三,我都還被蒙在鼓裡。而且,很多人都說,分房睡就會沒有性生活。沒有性生活,也就差不多要離婚了。這些還沒發生的不良後果,很多時候,只是一種自己嚇自己的偏見。因為,對後果的推測,大多人都是道聽途說。長輩們都說,分房睡是婚姻的毒藥。看到很多文章的觀點,幾乎都是這樣的。大量情感專家,也都在宣揚,分房睡只有弊沒有利。很多人在婚姻里,遇到問題時,會按照已有的「幸福模板」,作為 經營婚姻 的參照物別人這麼做能解決問題,這個方法肯定有用。但,婚姻能否幸福,其實沒有一個通用公式。因為,每一段關係都有它的特殊性,沒有一種公式能告訴你,這樣做就一定幸福。

分房睡,只是夫妻相處里,很小的一環。但,這一環折射出來的,是很多人經營婚姻的能力,十分匱乏。當婚姻遇到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最該溝通的,是和你一起生活的伴侶。然而,多數人在第一時間,卻是翻開「方法論」,尋求解決方法。現在是一個,輕易就能獲得「方法」的社會。所以,太多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可是,這些所謂的「方法」,真的能讓你得到幸福嗎?必然不能。

幸福,不在那一道道「你應該XXX」的建議里,而在你放下偏見,聽聽對方的真實想法,真誠地面對問題。唯有如此,你才能聽到,通往幸福的門路。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