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驚蟄三不除,一年都受窮」!3月5日驚蟄,「3不除」指什麼?

  • 2024-03-04 17:15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陳允平

驚蟄,又稱「啟蟄」。相傳是漢景帝的諱為「啟」,人們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義相近的「驚」字。驚蟄一般在每年的三月初,是24節氣之一。老話說「驚蟄至, 雷聲起」,春雷過後,萬物復甦,喚醒了花草昆蟲,紛紛都破土而出。驚蟄日代表天氣逐漸回暖,也是勞動人民春耕的大忙季節。

在驚蟄這天呢,也有很多講究和習俗。也有這樣一句老話,「今日三不除,一年都受窮」,驚蟄日,3不除分別指的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除蟲

驚蟄這天,天氣回暖,正是春耕的好時節。但同時很多冬眠的蟄蟲逐漸從地里鑽出來,開始覓食。人們為了不破壞土地,都會拿著或棍子來到田間進行「掃蟲」活動,也會在家中熏上艾草,或用雄黃驅趕蛇蟲鼠蟻等。

不僅如此,有些地區人們會將穀物或者種子拿到鍋中翻炒,稱為「炒蟲」。炒熟後分給左鄰右舍,有消滅害蟲之意。同時認為「梨」諧音「離」,可以讓害蟲遠離莊稼,來保全年有個好收成。

除霉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將這些「驅蟲」的活動逐漸演變成「除小人」,成為傳統的民間習俗。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它每年都會在驚蟄節氣這天出來覓食。人們為了安全起見,在驚蟄日會祭白虎的儀式。人們會設置祭台,擺放用紙做的老虎,並在在嘴角塗抹上豬血,讓老虎吃飽后不要再傷人。

為了驅趕小人,有些地區會在驚蟄這天舉行「打小人」 儀式。將紙剪成小人 的形狀在地上一邊抽打,一邊還會念著口訣 。如今在大部分地區,每到驚蟄日,人們都會仔細打掃每個房間角落,意味趕走霉運,可以遠離小人。

3.除疾病

驚蟄這天,雖然氣溫回暖,乍暖還寒,陰雨天氣 和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有時還會出現「倒春寒」現象。天氣很不穩定,這個時間段,人們經常會上火、發生感冒、口乾舌燥等情況。驚蟄時節養生重點是養肝護脾。

多吃清淡的食物和時令野菜。比如粥、薺菜就是很不錯的選擇。很多地區就有吃梨的風俗,老話說「吃梨消百病」,在春天乾燥的天氣下,汁水充沛的梨有很好的潤肺效果,還可以潤燥降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切忌大喜大怒,避免焦躁上火。

結語

老祖宗傳下來的節氣俗語,往往是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