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張國榮合作!昔日花旦「母親離世後決定出家」 曝早已想做尼姑「已看淡生死」
隨著時間的流逝,馬敏兒意識到自己與丈夫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思想差異,兩人的感情出現問題,但考慮到一對年幼的子女,馬敏兒選擇了隱忍。
Advertisements
43歲那年,馬敏兒應老東家之邀,回到香港拍攝百集長劇《萬家燈火》,之後又返回加拿大生活。在她48歲那年,馬母因病離世,給馬敏兒帶來不小的衝擊。
Advertisements
馬母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一生善良包容,心懷慈悲、從不給他人添麻煩,即使得了絕症,也不要女兒為她請人照顧,更不去養老中心。母親的死,讓馬敏兒感受到人世的無常。生死皆有命,而短暫一生中所經歷的一切,又有多少是真正有意義,能讓人感受到快樂的呢?
Advertisements
馬敏兒早年拍戲儘管成就斐然,總體順遂,但她深知,那些晝夜趕戲的生活,並非自己想要的,演員哪個不是人前光鮮無比,人後卻承受著莫大的壓力與辛苦?
Advertisements
更何況,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很多交往也只是表面功夫......因母親的離世,馬敏兒重新審視人生,頓覺往事如夢,苦多樂少,遂動了皈依佛門的心念。
Advertisements
2009年9月,已潛心學佛12年的馬敏兒選擇在印度達蘭薩拉出家。她曾於2007年在印度遇見第17世大寶法王,當時就莫名痛哭,之後又看了許多佛學的書,愈發嚮往佛門清修之地。她想要成為一名聖者,以智慧和慈悲尋回心靈原本的清靜。
Advertisements
正式皈依後,馬敏兒每天住在寺廟裡,日常的生活圍繞冥想、打坐、誦經等展開,也進行燒飯、洗衣、打掃等勞動,心無掛礙,早睡早起。
Advertisements
馬敏兒出家的消息在香港演藝圈引發了關注。好友米雪對此表示精神上的支持和祝福。魏秋樺深感意外,因為之前沒看出任何跡象,她覺得馬敏兒可以「帶髮修行」,不必如此投入。
但與馬敏兒相熟的潘志文卻表示,能夠理解她的選擇。潘志文一直了解馬敏兒的家事,知道她婚姻不幸,只是為了兒女承受婚姻的苦。他更追憶自己有次在齋宴上見過馬敏兒,對方還上台誦經和唱歌,誠心一望便知。
「不是人人都可以放下、這樣做的,馬敏兒能出家是修來的福氣。」演員伍衛國從另一個角度去解讀。
馬敏兒早有佛緣,她23歲情場失意,就曾許願想做尼姑。出家前,她表示出家是對母親的紀念,母親的死,令她更加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她的法號「傳蓮」是後來才有的。馬敏兒對法號的事並不著急,對她來說,做任何事都是一個「空」字,沒必要執著。馬敏兒出家時,子女一個19歲,一個18歲,對媽咪萬般不捨,但馬敏兒此前早已作過解釋,兒女亦能勉強接受,並且出席了她剃度的儀式。
馬敏兒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生活不如意、遭受打擊才會出家,而藏傳佛教國家,不少家庭會把優秀的孩子送到寺院,並為此感到光榮。這段話充分表明了馬敏兒的態度:她對於自己皈依佛門,已萬般篤定和深度認同。
不是每個人都能拋開紅塵世俗中的名利與感情,馬敏兒在接近知天命的年紀,尋找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她是平靜、滿足而又幸運的。
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