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這3個人」就別再聯繫了:只會「吸食你能量」讓你的生活越過越糟
前兩天在網上滑到一篇,主題是「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愛交朋友了」,討論的人很多。
其中有條回帖,說得很誠懇:
人是社會性動物,沒有人真的不喜歡交朋友。
但大多數人一輩子裡,能遇到的真心朋友寥寥無幾。其餘不過是因某事臨時湊在一起的搭子。
就像同學同事,在同個屋檐下,你們可以有說有笑,看著像一家人。離開了共同要做的事,很快就變為路人。
在年輕時,很容易搞混摯友和玩伴,白白付出許多感情。等你失去的玩伴足夠多了,你自然會明白,總有些東西,是寧缺毋濫的。
是啊,良師益友大家都想要,可這樣的人終究不多。
Advertisements
所以,越來越多人喜歡獨處,喜歡先過好自己。
事實上,能夠做到不勉強自己合群,不逼迫自己「朋友多,會來事」,或許也是一種智慧。
到了一定年齡,學著把身邊的圈子篩一篩,揀一揀。
特別是以下幾種人,真的不要再聯繫了,沒必要。
1.相處很累的人
物理學中,有一個「能量傳遞效應」,說的是物體能量總是自發地從高流向低。
其實,在人際交往中,這個效應也是生效的。
有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抱怨,隨時隨地陷在情緒的泥淖中。你去花時間開解他、拯救他,反倒會被他拉下水。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每次見到他,都會下意識焦慮;
每次和他相處,都會累得很快。
這樣的人,就是在吸食你的能量,讓你不由己地在無形中變得疲憊。
圖片來源:《社內相親》劇照
Advertisements
朋友小敏一直是個小太陽,活潑熱情,每天都活力滿滿的,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前陣子,我們倆出門逛街,她竟然破天荒在車上睡著了。
我關切地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要不要回去休息。
小敏笑了笑說,沒事,就是最近睡眠不太好。
在我的追問下,這才得知,小敏有位遠房表妹,最近來到我們這邊工作了。
出於好心,小敏便說有什麼生活上的問題,可以找她幫忙。
可沒想到,從那以後,表妹一遇到煩心事,就會向小敏尋求安慰——
在公司受了委屈,她午休時間哭訴;
合租室友不衛生,她不敢說對方,只敢對著小敏哭;
晚上一個人睡不著覺,也要打電話,尋求安慰。
小敏說,她幾乎喘不過氣來,每天都精神恍惚。
還好,後來小敏還是下決心封鎖了對方,也終於得以喘口氣,慢慢恢復能量,做回自己。
Advertisements
作家李中瑩說:
「一份壞的關係,不僅消耗你的能量,還會把你的感情、你的生命力、你的動力、你身體的種種機能都一點點耗盡。」
請記住,身體往往比心更敏感。
Advertisements
那些相處起來很累的人,就是身體在告訴你,你正在被啃食、被消耗、被掠奪。
人到中年,精力越發有限,滿足了別人,就無法顧及自己。
與其不斷被消耗,倒不如及時抽身,免受其害。
2.從不付出的人
曾看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一段關係,如果一直依靠某一方來維繫,那就說明它該結束了。」
愛情中如此,友情中亦然。
正所謂「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任何一份真摯的感情,都不是單向奔赴,而是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作家@老楊的貓頭鷹 寫過一位英語老師小張的經歷。
小張因為培訓,認識了一位同事,恰好兩人都在租房,就一同合租,成為了朋友。
圖片來源:《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Advertisements
可住在一起後,小張卻漸漸感覺有點不適。
每次出去買菜,朋友從來沒有主動分擔過費用,都交給小張來出。
每到做飯的時候,朋友就坐在那看手機。
不幫忙做二廚,也不給一些飲食上的建議,一心做起甩手掌柜。
更關鍵的是,因為小張英語好,所以朋友總是找小張幫忙翻譯各種資料、文獻、字幕等等。
而且沒給過小張應有的報酬。
有一次,小張剛下班,很疲憊,就拒絕了對方的求助。
想不到對方直接翻臉,對小張痛斥了一番。
思前想後,忍無可忍,小張決定搬出去,不再和這個朋友來往。
說實話,好友之間,的確不必事事算得分明,永遠追求公平。
偶爾請個客,或者互相送點價值不對等的禮物,都是正常的。
但誰也受不了長期的單向付出,任由另一方不停吸血。
哪怕不是什麼大錢,哪怕其實多做一份飯菜,並不算什麼大事,但人心會涼。
Advertisements
心涼了,再好的交情,都會覺得不值得,都會想終止。
作家蘇岑說:
「當付出沒有回報的時候,當溫柔不被善待的時候,
請收斂起那不管不顧的情深,做一個薄情之人。」
人到中年,需要的是「你落難時我拉你一把,我淋雨時你給我送傘」。
能夠相互溫暖的關係,才不會走散,才能經得起時間,扛得住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