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有癌,嘴巴先知?嘴巴「若出現4異樣」趕快緊急就醫:別拖到晚期
胃部有癌,嘴巴先知?這事兒聽起來有點玄,但臨床上卻是確有其事。
胃癌這「沉默殺手」向來不聲不響地潛伏在體內,等人察覺時,往往已不是早期。而嘴巴這扇「健康窗口」,有時候,真的會提前發出求救信號。
Advertisements
不是所有口腔問題都與胃癌有關,但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異樣,值得你格外留意。當嘴巴出現這4種變化,可能並不是單純的口腔小毛病,而是胃正在悄悄出事的信號。
第一個異常,是口臭且難以緩解。不是吃了蒜、沒刷牙那種一時的味道,而是那種每天早起就有、刷牙漱口也蓋不住的臭味。
這種口臭,臨床上叫「非口源性口臭」。它的成因,不在嘴巴,而在胃。胃癌進展過程中,胃黏膜遭受破壞,胃內容物滯留、發酵、腐敗,產生大量揮發性硫化物、胺類物質,這些氣體通過食管返流到口腔,自然就成了「臭氣熏天」的源頭。
Advertisements
研究顯示,超過六成的胃癌患者在確診前半年內出現過持續性口臭,且常伴有輕微噁心。這種氣味,家人往往比本人更敏感。
若你身邊的人總提醒你「嘴巴有味」,別不當回事,尤其伴隨飯後飽脹、食慾減退時,建議儘快做胃鏡檢查。
第二種異樣,是舌苔變化異常。別小瞧一層白白的舌苔,它可是中西醫公認的「健康晴雨表」。正常舌苔應是薄白、濕潤、分佈均勻。
但胃部出問題時,舌苔常常變得厚膩、發黃或斑駁脫落。尤其在胃癌的早中期,由於胃液分泌紊亂、胃腸蠕動減緩,食物殘渣在胃裡滯留不化,導致內部環境紊亂,舌苔就跟著「變臉」。
Advertisements
舌苔厚膩,就像鍋底糊了一層糊狀殘渣,不僅影響食慾,也可能是胃部黏膜已開始病變的信號。有研究指出,在胃癌患者中觀察到舌苔異常的比例高達72%。
尤其是那種「舌苔黃膩、中間厚邊緣薄」的形態,臨床上常見於胃熱濕阻型胃癌,若持續超過兩周無明顯好轉,建議儘早就醫。
第三個信號,是口腔黏膜頻繁潰瘍或灼熱感異常。很多人嘴裡起泡了就以為是上火,塗點口腔潰瘍藥膏就過去了。但如果反覆發在同一位置、恢復慢、且伴有舌頭刺痛、牙齦萎縮或口腔發麻,那就得警惕了。
胃癌進展過程中,常伴有體內蛋白質代謝紊亂、微量元素缺失,尤其是鋅、鐵、維生素B族的缺乏。
這些營養素一旦不足,會直接影響口腔黏膜的修復能力,讓小傷口久久不癒,甚至演變成慢性炎症。而炎症久了,也可能促進局部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癌前病變。
一項發表於《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胃癌患者中有高比例存在口腔黏膜異常,尤其以反覆性潰瘍、舌炎、唇乾裂為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