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骨就是養壽!骨科醫生提醒:50歲後「4個養骨訣竅」要牢記

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請及時就醫檢查骨質情況。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四點,基本上在日常生活中的養骨就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生活常常是伴有一些意外的,能夠很好的養骨並不能就保證不會出現骨病,所以我們還需要注意,一旦出現可疑的不適癥狀,就要及時就醫檢查,避免耽誤早期的疾病診斷和治療。常見的可疑癥狀主要有局部的紅腫、疼痛以及活動受限、骨骼畸形、反常活動等。


Advertisements

以骨骼畸形和反常活動為例,這就是骨折的典型表現之一,平常無法彎曲的直骨突然可以彎曲了,這種反常活動基本上是肉眼可見的,也是可以初步診斷骨折的典型癥狀。

所以一旦發現這些可疑癥狀,一定要及時地就醫檢查。這種情況一般會進行X線或者CT的檢查,具體結合實際情況和存在異常的部位。這主要是為了了解患處的骨質具體情況,避免耽誤診斷和治療,造成進一步的感染和骨折難以癒合的情況。


Advertisements

而一旦出現腰部或者頸部的局部疼痛,同時伴有頭疼、雙臂或雙腿的酸脹麻木、坐骨神經痛等神經根壓迫癥狀,則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有頸椎或腰椎間盤突出的情況,這時候通常醫生會建議進行核磁共振的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以及突出的嚴重程度和神經根的壓迫程度,再進行下一步的處理。


Advertisements

四、不同的檢查骨質的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別?

那麼到達醫院以後,面對多種多樣的骨質檢查方式,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它們又是主要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當我們出現不適之後無論是懷疑哪種問題,肯定都是要先經過醫生初步診斷的,醫生懷疑可能存在的問題之後,再通過相應的檢查去明確診斷。那麼對於具體檢查的選擇就沒有多說的必要了,建議遵醫囑進行,以免誤診漏診的情況,這裡著重講解一下常見的幾種檢查的區別。


Advertisements

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骨質的方法無外乎有X線平片、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以及核磁共振(MRI)三種,這三種檢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見到非常多的,那麼他們究竟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X線是最簡單也最廉價的一種檢查,它可以大致看清骨質的損傷情況,對於骨折等疾病有診斷價值,但是由於其成像原理,通常需要多角度的拍攝,而且相比較CT而言,要模糊許多


Advertisements

而CT則可以更加清晰地看清骨骼的情況,相當於將拍攝部位切成無數片,相比較於X線可以觀察到具體的病變部位和程度。

核磁共振的優勢在於可以更有效地觀察到拍攝部位的神經根以及肌肉組織、脂肪等情況,適合檢查診斷頸、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更容易看清突出的椎間盤對於神經和周邊組織的壓迫情況。

總而言之,X線、CT和核磁共振對於骨科疾病的檢查是各有利弊的,所以對於檢查項目的具體選擇,還是要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遵醫囑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骨科疾病的患者們還在不斷地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曾經被貼上標籤,專屬於老年人的骨質疏鬆、頸腰椎間盤突出這樣的疾病,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了。

其中,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作息以及久坐久站的工作性質,是年輕人患上骨病的首要原因。這裡也呼籲年輕人們,和老年人一起重視起骨骼健康,學會合理、科學的養骨,避免骨骼和身體的過早衰退。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