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中風!原本要送養老院「我跳出來照顧10年」 婆婆過世「收到一條轉帳記錄」百感交集

孝老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可是,當兒媳婦失去了丈夫,她自己的生活都比較艱難的時候,她還會有心情去照顧老人嗎?

李大姐的丈夫已經去世多年,她一個人撫養著兒子,生活得很不容易。可是婆婆突然得了腦溢血,生活不能自理了,而小叔和小姑都在外地工作,根本回不來,他們商量著要把婆婆送去養老院的時候,李大姐站了出來,她說願意照顧老人,這一句承諾,讓她付出了十年的孝心,這十年間,她對婆婆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婆婆走了以後,她想去打工幫著兒子掙錢買房子,這時她突然收到了一條轉帳記錄,讓她百感交集。


Advertisements

來自李大姐的講述:

我今年53歲,是一個農村婦女,我一直和丈夫在村裡種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我丈夫有兄妹三個,我還有一個小叔子和小姑子。

小叔子大學畢業以後,留在了一個南方城市工作,小姑子也投奔了小叔子去那裡打工,在當地找了婆家。

我們家和婆婆住得很近,只隔著一道院牆,也就是農村裡說的兩家鄰牆。

婆婆這輩子很不容易,我嫁過來的時候公公就早已經去世了。

聽婆婆說,公公去世的時候,我丈夫才九歲,她一個人拉扯著孩子,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淚,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把這個家撐下來了。

當時丈夫學習也很好,可是由於他牽掛家裡,為了幫助母親做農活,他初中畢業就早早地回村幹活了。

我們住的房子,是丈夫自己用獨輪車推來了土,找人打牆蓋起來的。

Advertisements


因為我們離婆婆很近,每當我包了水餃或者蒸了熱乎饅頭的時候,我在牆這邊喊一聲:「媽,你先別吃飯,我等會兒給你送飯。」婆婆就坐在家裡等著。

我的丈夫很勤勞,家裡家外的活都是他的。

Advertisements

在村裡,很多男人只做地裡的活,回家之後就等著老婆照顧,翹著二郎腿在喝茶,女人忙完地裡的活,回家就得趕緊鑽進廚房,煙熏火燎地做飯,把飯擺上桌子,甚至把筷子都得遞給男人,他們才開始吃飯。

而丈夫非常體貼、心疼我,他從地裡幹活回來之後,從來不用我指使,該做什麼飯,該炒什麼菜,他都很有數。

我和丈夫恩恩愛愛,從來沒有紅過臉,更不用說吵架了。

我的兒子也很懂事,平時兒子放了學,就住在奶奶家裡陪伴老人,畢竟老人年紀大了,身邊有個人比較好。

住在村子天天粗茶淡飯,可是我對自己的日子很知足,雖然沒有大錢花,但是我們也不需要花多少錢,吃的糧食是地里種的,吃的青菜是自家菜園裡面的,大豆和花生可以榨油,還能花多少錢呢?


Advertisements

可是沒想到,不幸卻悄悄地降臨到我們身邊。

那些日子我的丈夫突然面黃肌瘦,體重一直在下降,我讓他去醫院看看,他說進醫院就得花錢,再說他也沒覺得特別難受,只是覺得身上沒勁。

拖了半年之後,有一天早晨丈夫肚子痛得在床上打滾,我一看嚇壞了,趕緊找人幫忙把丈夫送去了醫院。

沒想到丈夫從醫院裡沒有出來,住院半個多月後就走了,他得的是晚期肝癌。

丈夫的猝然離世,給我的打擊太大了,就像一個晴天霹靂炸響的我家院子里一樣。

我整天發懵,就覺得丈夫還沒走,看著空蕩蕩的家裡,我就放聲大哭。

我覺得天都要塌了,日子該怎麼過下去?

對於婆婆來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更難過。

婆婆大病一場,半年都沒能起床,小叔子和小姑子非常著急,他們經常打電話安慰我要堅強起來,畢竟兒子尚未成年,婆婆也需要人照顧。

Advertisements

當時我還很年輕,娘家人勸我,是不是考慮再往前走一步,找個人做伴一起把孩子養大?

可是我搖了搖頭,我從來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孩子快上高中了,學習正在緊張的時候,我的婆婆年紀也大了,我走了怎麼辦?

我得好好照顧老的,照顧小的。

丈夫活著的時候,每天都要去婆婆那邊好幾次,丈夫沒了,我也把這個習慣延續下來了。

從地裡幹活回來,我就去看看婆婆,有時我們就在一起做飯吃。


Advertisements

小叔子和小姑子都很孝順,這些年,婆婆的生活開支都是他們倆寄回來的。

自從丈夫去世以後,小姑子和小叔子每隔一兩個月就回來一趟,雖然他們的工作都很忙,但是家裡老母親是他們最大的牽挂,他們不放心啊!

婆婆是個慈祥而又通情達理的老人,她經常眼含熱淚對我說:「兒媳婦呀,對不住你了,你看家裡老老少少的都拖累著你,我兒子早早地走了,把這些重擔都撂給了你,你不容易呀。」

小姑子和小叔子給婆婆的錢,她自己很少花,節省下來給我兒子交學費的。

我不忍心要老人的錢。可是老人說,孩子沒有爸爸了,就得大家幫襯著往前走。

有一次婆婆給小叔子打電話時說:「兒子呀,現在物價都比以前高多了,以前我去趕集花個幾百的就能買到不少東西,現在趕集就得花一兩千呢,你和妹妹說一聲,以後給我的生活費要多一些。」

Advertisements

我問婆婆,找小叔子和小姑子多要錢幹嘛呀?她的錢足夠用的。

婆婆也不吱聲,後來我才知道了,婆婆在給我兒子攢錢讀大學呢。

兒子學習很用功,高考的時候考了580分,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學。


正當我為學費發愁的時候,婆婆拿出來了4萬塊錢,她說這都是平時小姑子和小叔子給的錢,她攢下的,這些錢幫了我們的大忙。

兒子去讀大學前,當時小姑子和小叔子都回來了,他們倆滿口應承著,孩子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他們會幫忙的。

婆家人的表現讓我熱淚盈眶,雖然丈夫走了,但是他們依然把我和孩子當成了親人,無私地幫助我們。

兒子上大學以後,我覺得日子一下子有了奔頭,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婆婆也天天念叨著,說等孩子參加工作能掙錢了,我們的日子就輕鬆了。

婆婆在67歲那年,突然得了腦溢血,在重症監護室住了20多天後,才轉入了普通病房。

婆婆病了以後,小叔子和小姑子都回來了,我們三個人輪流在醫院裡照顧婆婆。

他們倆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一直在這裡照顧老人,也不是辦法呀。

屋漏偏逢連夜雨,婆婆還沒有出院,我母親又摔了一跤,我只得去照顧母親。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