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就不能走路!19歲女孩「靠爺爺揹上學」寒暑不中斷 12年後「一家人現況曝光」惹哭網友

這一天,終於來了!

何炎格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山東理工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個生活無法自理、只能依靠爺爺背著才能上學的五蓮女孩,終於如願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坐在一旁的爺爺奶奶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路走過十九年,祖孫三人吃過太多的苦,他們用瘦弱的肩膀和執著的信念,在命運的溝壑中走出了一條光明之路。


收到錄取通知書

祖孫終於圓了大學夢

今年19歲的何炎格,出生於五蓮縣高澤街道高澤村一個普通的家庭,由於身患先天性疾病,她除了部分手指能做簡單的抓握之外,身體其他地方都不能活動,日常起居全靠65歲的爺爺何志軍和66歲的奶奶米宗娥照料。

(何炎格國中資料照片)

Advertisements

四歲那年,父母離異,父親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照顧何炎格的重擔落在了爺爺奶奶的身上。面對生活的風霜雨雪,一家人沒有選擇放棄,他們作出決定:無論怎樣,都要讓何炎格讀下去!

Advertisements

(何炎格小學資料照片)


今年大考,何炎格考出了548分的好成績,超本科及格分數一百多分,被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新文科實驗班)錄取,如願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

當承載著夢想的錄取通知書擺在面前,祖孫三人圍在一起,笑得合不攏嘴,「孩子太不容易了!她爺爺也太不容易了!」奶奶米宗娥一遍遍摸著錄取通知書,看著眼前的孫女和老伴,她的眼眶慢慢紅了,那眼神裡,是滿滿的憐惜,更是濃濃的欣慰與驕傲。

Advertisements

風雨兼程

12年求學路從未遲到


小時候,奶奶帶何炎格去幼兒園玩,每次到了那兒,小炎格都目不轉睛地望著老師講課的身影。老師跟奶奶說:「這孩子這麼專注,將來一定功課好。」奶奶回家跟爺爺聊起這事,看著她寫滿渴望的眼神,爺爺何志軍說:「待在家裡沒有出路,孩子想讀,就送她去!」奶奶捨不得將何炎格送到特殊學校,便每天用小推車推著她上下學。四年級之後,奶奶抱不動何炎格了,便由爺爺何志軍接著背起何炎格踏上求學路,日復一日、風雨無阻。

Advertisements

(何炎格國中資料照片)


何炎格上了國中後,每天早上六點,奶奶為何炎格梳洗,爺爺趴在床邊把何炎格背在身上,走到電動車旁,蹲下身來將何炎格穩穩放下,到了學校,再小心翼翼背她爬上二樓教室,先輕輕放到課桌上,再抱到椅子上,整理好書本文具才離開。

(何炎格國中資料照片)

Advertisements


送完孫女回到家已是八點多,何志軍匆忙趕往雞棚,為了賺點錢補貼家用,他養了兩千多隻雞。剛過十點,何志軍又急匆匆趕往學校,趕在上午最後一節課結束前來到教室門外等候。學生大多離開後,何志軍先把何炎格抱到課桌上,再蹲下身背起她,藉助桌子的支撐站起來,慢慢走到樓下,到了下午,這一幕又會重演。

(何炎格國中資料照片)

Advertisements


為了讓孫女坐得舒服些,何志軍特意給她做了把帶支撐的椅子,「就想讓她能坐得好受點,安安心心把書讀好。」爺爺何志軍說,為了送何炎格上學,他騎壞了一輛三輪車,到高中後他換了四輪電動車,「路不好走,我得把她穩穩的送到學校。」

(何炎格國中資料照片)

Advertisements


何炎格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五蓮高中時,爺爺身體還算硬朗,但個子不高的他,背起比自己還重的孫女已經相當吃力了。「高中這三年,不論颳風下雨還是下雪,我都背著她去上學,有時候雪下大了,老師說路滑別來了,我也沒讓孩子耽誤一節課。」爺爺何志軍說這話時帶著驕傲,他和老伴沒讀過多少書,但他堅信孫女只有讀書才能有出路。

(何炎格高中資料照片)


上學的路,祖孫倆走的很艱辛,但他們像上了綁緊繩子的陀螺,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腰,卻從未壓垮他們臉上的堅毅和對未來的期盼。

(何炎格國中資料照片)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也不放棄


19年前,何炎格的出生,曾給這個普通的農家帶來滿心歡喜。可在她六個月時,奶奶發現了她與別的孩子不一樣,無法自主翻身;一歲時,別的孩子早能扶著牆學走路,她的腿卻軟得像沒骨頭。一家人焦急地四處求醫,醫院初診的 「先天性嬰兒癱」 像塊巨石壓在心頭,家人帶著最後一線希望帶小炎格輾轉來到北京,三家大醫院一致的診斷結果讓一家人的世界轟然坍塌:孩子這輩子都無法站起來了。

(資料照片)


生活的噩運沒有打垮堅強的他們,「她既然到了這世上,就跟我們有緣,無論如何不能放棄她。」不管日子如何艱難,爺爺奶奶都以堅強樂觀的心態面對,用滿是老繭的雙手和不再挺拔的肩膀,硬是為小炎格撐起了一片溫暖的天空。

(何炎格國中資料照片)


後來只要聽說哪裡有醫治辦法,不管結果如何,爺爺奶奶都會毫不猶豫地抱著她去試試,針灸、藥敷、理療……用盡了各種方法、耗盡了所有錢財。再後來有了可能對何炎格這種病有幫助的藥,但價錢貴得嚇人,爸爸看著藥單,猶豫著問奶奶:「這藥太貴了,也不一定能治好,還治嗎?」爺爺奶奶沒半分遲疑,堅定的回答:「砸鍋賣鐵,也得治!」

(爺爺何志軍為了生計有時會住在雞棚)

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這下更是難上加難,「最開始給孩子打腰穿的針,一針三萬三(約新台幣13萬),報銷完自己還得掏一萬多!第一年打了五針就花了六萬塊錢(約新台幣24萬)。後來實在不忍心看孩子再受打針的痛苦,就改吃藥了,一吃就是三年多,一天光藥錢就120塊(約新台幣500元),一年算下來又是四萬多(約新台幣16萬)……」說起這些,奶奶的聲音哽咽了,眼裡泛起淚光,滿是心疼,「不能停藥啊,我們不敢想別的,就盼著孩子以後能自己上廁所,這就夠了。」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