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秒就有1人離世!醫學專家揭秘:比中暑更危險


血液變稠了:出汗多、喝水少,或急性腸胃炎後入量(包括飲水量、食物含水量及醫療輸入液體)不足,會導致血液濃縮,導致血栓形成,堵塞了血管;

血壓亂了套:天熱時煩躁易怒,血壓忽高忽低,或有些高血壓患者由於溫度升高,白天血壓較之前有所減低,出現了「假性血壓正常」,患者立即停葯,反而誘發危險;

血管「忽冷忽熱」:進出空調房(溫差超8℃)、冷風直吹頭臉,血管一會兒擴張一會兒收縮,老年人血管彈性差,很容易「崩不住」。

中暑VS熱中風?差一個「偏」字!

頭暈、噁心、渾身沒勁……高溫天出現這些症狀,別先急著當「中暑」處理!

「區分熱中風和中暑,關鍵在於觀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神經功能受損的表現,比如偏癱。」趙主任介紹,中暑主要是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核心體溫飆升,最早症狀是臉紅、眩暈,隨後高熱、出汗少甚至無汗,嚴重時昏迷。而熱中風是腦血管意外,會有突發的局部神經功能缺損,如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障礙、偏身麻木、說話含糊不清、口歪眼斜、流涎、步態不穩等。

Advertisements

趙主任說,熱中風的高危人群,其實就是腦血管兒病的高危人群,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是腦梗病史,尤其如果做過血管檢查有腦血管狹窄的人群。


Advertisements

救命「120」口訣!黃金4.5小時!

卒中發生後的4.5~6小時是救治的黃金期,針對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及動脈取栓治療能夠最大程度減輕腦部損害,降低致殘率40%。

趙主任說,發現身邊人有這些情況,立刻用「120」口訣判斷:

「1」是一張臉,看看有沒有口齒歪斜;「2」是兩個胳膊上抬,雙上肢力量是否有區別;「0」是聆聽說話聲音,是否有言語含糊、口齒不清。

「高溫不是鬧著玩!出現『臉歪、手垂、話不清』等中風信號,‌千萬別當中暑硬扛。」趙主任強調,如果「120」中有一項出現問題,就應及時就醫。

防「熱」有道!

不想被「熱中風」盯上?趙主任建議:‌

「大家應對自身的基礎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天氣炎熱要及時補水,注意飲食健康,減少胃腸炎的發生,一旦出現嘔吐腹瀉,及時就醫。空調避免直吹頭肩,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28℃;同時要相信醫生,熱中風比中暑更隱蔽、更危險,有不舒服的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