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棄貓效應!讓一個人「離不開你」的最棒方式,就是先拋棄他

不論是在戀愛中,還是步入婚姻,想必每個人都想和對方攜手甜蜜的走下去。

這是一個共性話題,大家都想知道:怎麼才能讓那個人「離不開我」呢?


Advertisements

說起這個話題,不得不提一隻小動物----貓咪

很多擼貓人士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

一隻貓咪和你待的時間久了,它就會產生厭煩心理,時而對你愛搭不理,時而又暴躁相對,讓你摸不到頭腦。

當你離開一段時間,或者把它寄養在別人那裡一段,過後它再見到你時,整個狀態就會發生變化。

這時它會放下高冷,變得溫順而乖巧,非常珍惜和主人在一起的時光,甚至會做一些動作和姿勢來吸引主人。

貓性有時和人性有相同之處,今天我們就來談一個有趣的話題:貓咪背後隱藏的心理學

人際交往策略:棄貓效應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心人性的科學,但是隨著研究的加深,心理學家發現很多動物背後,也隱藏著很多心理學效應,這對於揭示和研究人性有很多啟示。

心理學家發現,倘若一隻貓咪被丟棄後,再被原主人或別人重新收養,就會變得更加乖巧聽話。

Advertisements

從貓咪行為心理學來分析得知:貓咪被丟棄後,內心會產生極度的危機感和不安全感。當重新獲得收養,它會改變自己原來的行為,企圖來討好現在的主人,不要再丟棄它。這促使貓咪的心理和行為都發生改變的契機,源於一個動作「棄貓」,由主人發起的行為。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個過程和轉變稱之為「棄貓效應」

棄貓效應也適應於人際關係,更加適應於親密關係。


Advertisements

有人將這個效應用在測試情感模糊的關係中,即用短暫的冷處理的方式,以試探對方的反應。

在這裡講一個學長和學姊的愛情故事,他倆的愛情開始於畢業那年。

剛開始,兩人的關係若即若離的,似乎介於情侶和朋友之間難以定義。

在我們看來,就是有些曖昧又缺點意思。

每天都是學長主動找學姊聊天吃飯,他也有暗示過女方,但是那層窗戶紙怎麼都戳不破。

於是學長在臨畢業前,申請出國學習了兩個月。

那段時間,學長沒有再主動聯繫過女方,一方面學習很忙,沒有空打電話;另一方面在十多年前,通訊沒這麼發達,國內外聯繫也確實沒有那麼便利。

待到學長回來,女方撐不住了,找他訴說了這兩個月來的相思和煎熬,並且向他表白了自己的感情。

兩個人結婚多年了,現在仍舊過的琴瑟和諧。

用學長的話說,我回來她還不冷不熱的,我就放棄了,如果她心裡真的有我,我們的關係肯定能進一步。

所以,學長這一招用的就是棄貓效應,在得不到明顯的答覆時,抽身而出不聯繫不見面,加上學姊本身對他也有意,成就了一段佳話。

棄貓效應也同樣適應於穩定的感情生活,比如對方對你厭倦,或者冷漠了,可以用棄貓效應實驗一下。

效應背後的心理戰術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