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色不是越淡越越好!醫警告「尿有4狀況」是腎在求救 「2顏色才健康」:水過量反而傷腎

你有注意過自己的「尿液」狀態嗎?別忽視,它可能正反映著腎臟的病況!當排出的尿液顏色呈現混濁狀態時,多數民眾會認為是身體缺乏水分所致,許多人都以為「尿越淡」代表喝水充足,但泌尿科專科醫師王士綱提醒,若長時間發現自己的尿液過於透明清澈,這不見得是健康的象徵,反而可能是腎臟傳遞出的警訊!

示意圖來源:今日頭條,下全同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王士綱透過社群平台發文說明,尿液呈現的色澤其實是反映人體水分代謝狀況與腎臟運作效能的重要指標。許多人認為大量飲水後若排出越清澈的尿液就代表身體越健康,但這個觀念僅說對了部分。假如持續出現透明如水的尿液、排尿次數頻繁,或每晚起床如廁達2次以上,很可能顯示飲水量已超出身體所需,導致體內水分調節機制出現異常狀況,進而加重腎臟的工作負荷。

Advertisements


他進一步解釋,當攝取的水量遠遠高於身體實際需求時,腎臟就必須更賣力地運作來排除過剩的水分,長時間下來將造成腎臟過度消耗能量,同時也可能引發體內電解質不平衡、低血鈉等併發症。若狀況嚴重,患者甚至會出現暈眩感、肌肉無力、噁心想吐等症狀,極端案例下還可能發生抽搐及意識障礙等危急情形。


Advertisements

造成長期透明尿的常見因素包括:飲水過度引發的水中毒、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使尿液滲透壓升高而頻繁排尿、慢性腎臟疾病初期階段導致腎臟濃縮代謝廢物的能力衰退,以及服用利尿藥物或攝取咖啡因、酒精等具刺激性的飲品。


王士綱強調,最理想的尿液色澤應該是呈現「淡淡的黃色」或如「淺色稻草般」的顏色,這表示體內的水分與新陳代謝達到良好平衡,腎臟正常地執行濃縮及排出廢物的功能。他也提醒,「大量喝水」並不等同於「喝得正確健康」,民眾應該適量補充水分並定期觀察尿液變化。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