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一餐就很傷!這常見食物吃下肚...短短4小時「血管馬上變硬」再健康也一樣!
軟糯油潤的紅燒肉、酥脆爆汁的炸雞、香甜綿密的奶油蛋糕……高脂食物的誘惑讓人難以抵擋。
近日,英國《營養生理學雜誌》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是健康人群,一頓高脂餐下肚後4小時,血管硬度就會增加。
高脂飲食,4小時就傷害血管
Advertisements
英國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招募了41名健康男性,其中20名年輕人,21名老年人,他們都不吸煙,沒有心血管疾病,且不服用任何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藥物。
每位參試者需喝由奶油、巧克力糖漿、糖和奶粉製成的高脂飲料,其中含有130克脂肪(與一餐高脂肪食物相當),總熱量為1362千卡。研究人員分別在餐前和餐後4小時評估了參與者的血管、腦血流狀況,以及三酸甘油酯、葡萄糖、胰島素變化。
Advertisements
結果發現,一頓高脂餐會使血脂(尤其是三酸甘油酯)飆升,並削弱血管功能。年輕組和老年組的三酸甘油酯分別從0.88毫摩爾/公升和1.39毫摩爾/公升,飆升至2.26毫摩爾/公升和2.92毫摩爾/公升。
研究反映了吃高脂餐幾小時後,動脈的柔軟度和反應速度都明顯變差。
此外,新研究還發現,吃高脂餐後,大腦的脈動指數增加(顯示動脈更硬),這一點在老年參試者中表現尤其明顯。
為什麼僅僅一頓「高脂餐」傷害就這麼大?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博士陳夢婷表示,高脂食物會在短時間內推高三酸甘油酯和血糖水平,同時導致胰島素激增,這些變化會直接傷害血管內皮。
內皮受損後,體內會產生大量發炎因子和氧化壓力物質,最終導致血管功能下降、腦血流調控失常。原本有彈性的血管壁變得僵硬,導致血管的舒張能力下降,心臟和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
Advertisements
更嚴重的是,大腦的自動調節機制也會失效,動脈血流異常,可能導致腦細胞暫時缺氧或受損,增加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特別提醒老年人,血管本身可能已經老化,大腦的基礎血流減少,血管彈性降低。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因一次高脂大餐而出現意外。
Advertisements
醫院原主任營養醫師劉慶春提醒,長期高脂飲食,對身體可造成從頭到腳的危害。
損傷大腦
長期高脂飲食可能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取量與阿茲海默症成顯著正相關。
讓血管變窄
過多的膽固醇會沉積在動脈內膜上,生成脂斑層,使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增加冠心病風險。
誘發膽結石
脂肪攝取過量,血中膽固醇水平就會升高,膽汁成分出現異常,造成膽固醇過飽和,隨後出現結晶,逐漸形成膽結石。
促進發炎性腸道疾病
長期高脂飲食可改變腸道微生態,使有益的乳酸菌大大減少,有害的厭氧菌群增加,進而使腸道菌叢失調,腸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引發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