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們注意!一個不起眼的「做菜習慣」 可能會害全家人骨質疏鬆
1. 用限鹽罐或限鹽匙。日常煮飯菜時,可以使用限鹽罐和限鹽匙、提示自己用了多少鹽,限鹽勺有2克、3克的,更能精準控制用鹽量。
2. 巧用烹飪技巧減少用鹽。平時烹調食物時不用或少用鹽、醬油等含鹽的調味料,並等到食物快出鍋,再加鹽調味。
Advertisements
3. 利用食物本身味道豐富口味。有些食物天然的味道、也能讓菜餚味道變好,例如,做某些菜時可以放醋、檸檬汁,或是辣椒來取代鹽的鹹味。
4. 限製鹹味零食和速食,當心「隱形鹽」。很多零食、速食含鈉量都很高,像是洋芋片、漢堡和披薩。此外,豆瓣醬、辣醬、酸菜、醬黃瓜、豆腐乳、鹹鴨蛋等食物,其中的「隱形鹽」也不容忽視。
Advertisements
5. 看營養標示,選擇含鈉較低的食品。購買包裝食品時,請注意營養標示,主要看鈉的含量,優先選擇鈉含量低的食品。
6. 購買食鹽時,可選擇低鈉鹽。低鈉鹽含有70%左右的氯化鈉和30%左右的氯化鉀,如果你選擇攝取等同重量的低鈉鹽,無形中就減少了30%左右的鈉離子攝取。
Advertisements
7. 不鹹≠不含鹽。例如番茄醬、麵包、夾心餅乾等食品,吃起來好像不鹹,卻也有不少「隱藏鈉」,相當於過多攝入鹽,吃的量也要適當。
參考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