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好、恢復力差都因為它!老人「缺乏蛋白質」很致命 5大「最佳高蛋白食物」曝光:雞蛋墊底

老人吃蛋白,吃對了是補藥,吃錯了是負擔。我見過太多因為蛋白攝入不當導致肌肉減少、免疫力下降、傷口難愈,甚至住進重症監護室的病例。


Advertisements

說句實話,很多老年人對蛋白質的理解,還停留在「吃點肉、喝點奶、煮個雞蛋」這種層面上。但在臨床上,我們看到真正能改善老人營養狀態、提升恢復能力的高蛋白食物,雞蛋確實不錯,但只能排在第五位,第一名反而是很多人從未聽說過的。

蛋白質對老年人到底有多重要?不是象徵性的補一口,而是生死攸關。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肌肉逐年流失,這不是虛弱那麼簡單。

肌肉流失直接影響肺功能、心臟儲備力、骨密度,最要命的是,一旦跌倒骨折,恢復時間大幅延長,卧床一周肌肉就能掉2公斤,等於提前進入「失能」。


Advertisements

很多人以為老了吃得少是正常的,其實那叫「老年性厭食綜合症」。這類患者即便攝入熱量看起來夠了,但蛋白質比例嚴重不足。體內白蛋白下降,免疫細胞活性減弱,容易感染、難癒合,哪怕小傷口也可能變成敗血症的入口。

我們在醫院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一個看起來精神還不錯的老人,入院做個小手術,術後恢復遲緩、切口不愈,查一圈發現營養不良,尤其是血清白蛋白明顯低於正常值。這不是沒吃飯,而是沒吃對。蛋白質質量不夠,是隱形殺手。

很多人問我,吃雞蛋夠不夠?雞蛋確實是優質蛋白來源,生物價值高達94,僅次於母乳,但它的問題在於蛋白質密度不高。一顆雞蛋約含6克蛋白質,老年人每天需要1.2-1.5克/公斤體重的蛋白(以60公斤計算,約需72克),得吃十幾顆蛋才能滿足,顯然不實際。

Advertisements


更關鍵的是,很多老人吃蛋只吃蛋白,怕膽固醇不敢吃蛋黃,反而丟掉了關鍵的脂溶性維生素和卵磷脂。長期只吃蛋白,容易導致營養結構失衡,肝臟負擔加重。

那麼比雞蛋更適合的是什麼?第五是雞蛋,第四是瘦牛肉。牛肉的肌酸含量高,能促進肌肉合成,適合術後恢復期,但價格高、口感偏硬,不適合牙口差的老人。

Advertisements

第三是豆腐,很多人以為植物蛋白不如動物蛋白,其實不然。大豆蛋白是唯一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與動物蛋白營養價值相當的植物蛋白。豆腐容易消化,適合長期卧床老人,搭配海帶、蝦皮等補鈣食材效果更佳。


Advertisements

第二是乳酪。很多人忽略了乳酪的蛋白密度,它每100克含有25克以上的蛋白質,遠超牛奶。尤其是低脂乾酪,既能提供高質量蛋白,又避免了乳糖不耐的問題。我們在營養干預中經常推薦老人用乳酪代替部分主食,提升整體營養密度。

至於第一名,很多人聽都沒聽過——魚膠,也就是花膠。在我們醫院營養科介入較早的康復病區,花膠是經常推薦的食材。不是因為它「滋補」,而是它幾乎是天然的高純度膠原蛋白和明膠複合體,吸收率高達90%以上。

100克乾花膠中含有超過80克蛋白,且幾乎無脂肪,易消化、不過敏、不刺激胃腸,特別適合術後、癌症康復和慢性病患者。


有人說花膠貴,但別忘了,一勺蛋白粉幾十塊,效果未必比得上天然花膠。關鍵是,它不含乳糖、不含酪蛋白、不引起腹脹,對腎功能尚可的老人來說,是理想的蛋白補充源。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