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吼罵」殺傷力更大!日常一習慣「是極大的負能量」:不只傷害身邊人、也在嚴重消耗自己
免疫力下降:持續的壓力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讓我們更容易感冒、過敏或被其他疾病找上門;
身心疾病風險增加:慢性壓力是許多現代疾病的溫床,如頭痛、消化系統紊亂、高血壓,甚至是心血管疾病。
我們以為是在為孩子和自己「搶時間」,實際上卻是在用自己的健康賬戶為這份焦慮「買單」。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Advertisements
按下「慢進鍵」
做不「急」的家長
改變「急」的模式,是一場需要對自己和孩子都抱有「極大溫柔的修行」。
它可以分為兩步:先安頓好自己,再善待孩子。
先安頓自己,調整心態從「急」到「穩」
看到這個第一步,大家會比較發怵,這要怎麼調整,才能自己穩下來。
這裡,我們只需要做好兩個小小的思考就好啦。
① 思考著急的事情是「真實威脅」與「想象威脅」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源自「災難化思維」,而非真實威脅。
當你感到焦慮和急躁時,先停下來問自己:「我現在著急的是什麼?」
然後,試著區分這件事是「真實威脅」還是「想象威脅」。
真實威脅: 「15 分鐘后飛機就要停止登機了,我們還在路上。」——這需要立刻行動。
想象威脅: 「如果孩子今天不練琴,他就會落後,將來考不上好學校,人生就毀了。」——這是由恐懼驅動的災難化思維。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② 思考「事情最壞的結果」,把從對失控的恐懼,轉化到相信自身有力量
我們很多時候著急,是對事情結果的恐懼,對未知的害怕。
Advertisements
我們腦中反覆出現的「萬一……可怎麼辦?」,非常焦慮。
我們不妨把這份恐懼,替換為「即使……發生了,我也有能力應對」的自信,就會逐漸從容下來:
「萬一遲到了怎麼辦?」 ——「即使遲到了,我可以向老師道歉,並承擔後果。這不是世界末日。」
「萬一他這次考砸了怎麼辦?」 ——「即使他這次考砸了,我們可以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改進方法。一次考試定義不了他。」
這個簡單的句式轉換,就能很快讓你的焦點從失控的恐懼轉移到自身的力量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Advertisements
第二步:善待孩子,從「催促」到「賦能」的行為改變
① 放慢節奏,擁抱「留白」和「無聊」
生活的緊湊,對我們大人還是孩子其實都是一種侵害,我們都需要「留白」和「無聊」。
留白不是浪費,而是成長的緩衝區。
我們可以刻意給孩子留出不被安排的「磨蹭」時間,允許家裡有「空」的時刻:可以慢悠悠地吃飯,可以對著一棵樹發呆,可以在寫作業的間隙望向窗外。
孩子正是在這些看似「無所事事」的慢時光裡,消化情緒、發展想象力、學會與自己相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Advertisements
② 練習「耐心」,重新定義「慢」
耐心不是無所作為的消極等待,而是一種「為了某種目的而按兵不動」的積極智慧。
它意味著你信任孩子的成長節奏,願意給予他犯錯和自我修正的空間。
當你看到孩子在笨拙地嘗試時,請在心裡默念:
他在學習,他在成長。我的等待,是對他最大的賦能。
③ 使用「賦能」的語言和工具
用具體、可視化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時間,比如沙漏、計時器。
在語言上,我們也可以多用「賦能」語言代替催促,鼓勵孩子:
用「我看到你在努力穿衣服」代替「你怎麼還沒穿好」;
用「還剩 5 分鐘,我們可以開始收尾了」代替「快點!來不及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Advertisements
孩子的成長如同樹木,需要陽光、雨露和土壤,更需要時間慢慢澆灌。
這個世界已經足夠快,我們的家庭,應該努力成為一個讓靈魂可以棲息的「慢島」。
真正的效率,不是快,而是方向的正確與過程的豐盈。
父母慢一點,孩子才能在從容和愛中,長出屬於他自己的堅實力量。學會不急,是為人父母最高級的溫柔與智慧。
參考文獻
[3]Shonkoff, J. P., Garner, A. S., Siegel, B. S., Dobbins, M. I., Earls, M. F., McGuinn, L., ... & Wood, D. L. (2012). The lifelong effects of early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toxic stress. Pediatrics, 129(1), e232-e246. The lifelong effects of early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toxic stress - PubMed
Advertisements
本文專家

蘇靜
合作專家
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
鄧欣媚
審核專家
華東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
深圳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策劃製作
策劃:蘭蘭
監製:大力
排版:刷子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來源: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