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宣布罹癌!16歲少女「治療12天後身亡」  醫生「一看她手機」錯愕:催命符

這種膽大妄為的背後,固然暴露出某些醫療機構利欲熏心,但更深層的原因,是醫療廣告監管的缺位與失靈。

事實上,類似案例並非個案。一些醫療機構為了謀取私利,無視法律法規,在短視頻等網路平台上,肆意發布誇大療效、虛假宣傳的內容,誤導患者,不僅造成經濟損失,更可能延誤正規治療,直接威脅生命安全。

在這起悲劇中,涉事醫療機構的行為,是否有虛假宣傳,是否因不當治療加速病情惡化,有待進一步調查處理。而除了無良機構的欺詐行為,平台也難辭其咎。

互聯網,尤其是短視頻平台,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一旦虛假醫療廣告在平台上泛濫,危害不堪設想。

對此,平台理應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涉及醫療服務的廣告,要對其內容真實性、發布者資質、診療許可等進行全面核查,確保內容合法合規。對於違規內容,理當及時下架,絕不能為流量和廣告收益而放任不管。

Advertisements

像涉事醫療機構,其公開資料顯示,經營範圍包括醫療美容服務、醫療服務、藥品零售、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非醫療),並沒有提及腫瘤治療。平台若要核實,並不困難。而且,醫療廣告在短視頻平台發布前,按理要提供相關部門的審核證明,這一塊平台有沒有嚴格把關?

當然也不能全指望平台兜底。監管部門也需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加強對網路醫療廣告的日常巡查與動態監控。對違法發布廣告的機構和個人,要依法嚴懲,形成有效震懾。

一個花季少女就這麼離去,我們不應苛責母親「病急亂投醫」的選擇。在生死面前,任何一位家長都可能做出類似的決定。

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為何虛假宣傳能輕易穿透心理防線,為何缺乏相應資質的機構,能在網路平台上公然行騙?

健康無小事,醫療廣告中的每一個字,都可能關乎生死。唯有讓監管長出牙齒,讓平台守住底線,才能避免下一個家庭重蹈覆轍。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