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人世後「還要走親戚」嗎? 發現父母走後「親戚間最好的互動方式」是這一種

可反過來看,那些父母不在了仍能常聯繫的親戚,才更顯珍貴。

就像表姐,母親走後,她依然每個月給我打電話,說我媽不在了,我就是你半個姐;

就像表叔,知道我搬家,特地坐火車來幫忙,說你爸不在了,我這個當叔叔的不能不管。

他們從未把「有用」掛在嘴邊,卻用行動證明:

真正的親戚,念的不是用得上,而是捨不得。


來源:《小巷人家》劇照

Advertisements

疏遠,未必是壞事

有人說:

父母不在後,親戚圈的疏遠,其實是場自然篩選。

深以為然。

見過一對姐妹,父母走後,主動斷了那些只佔便宜的親戚的往來,卻和真心相待的表姑走得更近。

姐妹倆常帶著孩子去表姑家吃飯,表姑也總惦記著她們愛吃的鹹菜,晒乾了寄過來。

她們說:

「以前為了讓父母高興,硬撐著參加不想去的飯局;現在不用了,來往的都是真心想處的人,反而輕鬆。」

其實,親戚關係的疏遠,未必是壞事。

它像一把篩子,濾掉那些虛情假意的應酬,留下真正值得珍惜的人。

父母在時,我們礙於面子維持著表面的和睦.

明明不喜歡某個親戚的勢利,卻要笑著打招呼;明明不想參與無聊的攀比,卻要硬著頭皮應付。

父母不在了,我們終於有勇氣說不:不想來往的,不必勉強;合不來的,不必討好。

Advertisements

就像清理衣櫃裡的舊衣服,扔掉不合身的,留下舒服的,反而能騰出更多空間。

親戚關係也是如此。

篩掉那些消耗你的,留下那些溫暖你的,日子才能過得更清凈。

所以,不必為疏遠的親戚惋惜,也不必為冷清的往來難過。

真正的親情,從不是靠血緣綁架出來的,而是靠真心換回來的。

與其在虛情假意的應酬裡疲憊,不如在真心相待的關係裡從容。


來源:《完美的家族》劇照

Advertisements

《菜根譚》裡說:

家人有過,不宜暴揚,不宜輕棄。

其實對親戚,也該如此。

合得來就多走動,合不來就少來往,不必強求,不必介懷。

父母不在了,我們終究要學會——

對真心相待的親戚,多一份主動;

對虛情假意的親戚,少一份執念;

對可走可不走的親戚,隨一份心意。

說到底,親戚關係的本質,是情分而非本分。

來源:《小巷人家》劇照

恰如老話說的:

「親戚如同樹連根,樹倒了,根還在,但未必都要長在一起。」

有些親戚疏遠了,不是誰的錯,只是緣分盡了;

有些親戚還能常聯繫,是緣分未了,更該珍惜。

對離開的人,坦然祝福;對留下的人,誠心相待。

這大概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告慰。,願你我都能學會隨緣,懂得珍惜。


來源:toutiao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