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不下!母親臨終前「要求9歲的兒子出家」 兒子入佛門成「一代高僧」:不辜負母親的遺願

《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父母的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為人子女,應該遵守父母的教導,對父母所交代的事情要努力去完成,這樣才算是盡到孝子的本分。

1985年,張秀芬躺在床上把九歲的兒子喚到跟前,對他說:「我就要走了,我走之後你一定要出家修道,不然我不會安心地」。聽到慈母的再三囑咐,他把母親的話放在心上。

1994年,兒子不敢違背慈母遺命,遁入佛門當了和尚,成為了一代高僧。這位孝子就是現在的印能法師。


Advertisements

印能法師是佛教音樂界的佼佼者,出家後以禪音弘揚佛法,廣度眾生,他先後出版了《華嚴境》、《念佛三昧》、《佛說萬物生》、《雪域蓮花》等多部佛樂專輯影響較大,深受各界人士歡迎。

出家多年,印能法師很重視用「禪音」去弘法,他把唱歌當作是一種修行,大眾從他美妙的聲音中就能感受到濃厚的佛學氣息,他的佛歌使不少煩躁不安的人得到清凈自在。他曾到過新加坡、尼泊爾、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印度、韓國、德國等演出,得到了世界眾多友人的接受與讚美。


Advertisements

1976年農曆2月19日,印能法師出生於吉林省扶余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俗名叫王洪。其在家中排行最小,也是父母最疼愛的一個,因此他的童年時光是歡樂無比的。

印能法師的母親張秀芬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慈母待人熱情,樂善好施,於家中長期茹素。由於常年受佛學智慧啟發,張秀芬向佛深信不疑,也了知出家功德殊勝,很渴望皈依三寶與佛作伴,可又因時機不成熟才不能如願。

然而,命運往往會捉弄善心人。張秀芬為整個家庭日夜操勞患上風濕病,一開始她並不放在心上,不捨得花錢就醫,導致病情加重,兩年後逐漸演變成類風濕性心臟病。


Advertisements

1985年,隨著病情慢慢惡化,張秀芬卻知道自己的病可能醫不好了,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年幼的兒子,她知道兒子失去母親後會很可憐,不想讓兒子受苦。因此,她給兒子指了一條解脫路。

張秀芬臨終後,印能法師深感人生無常諸苦,他一邊思念母親,又一邊回憶起母親生前的遺言,雖然他不明白什麼是出家,不明白什麼是佛,但他一直把母親的話放在心上,不想辜負了母親的遺願。

年齡稍長,印能法師便主動去接觸周圍信佛的長輩,向他們借一些佛教入門的書籍,例如《佛學基礎知識》、《覺海慈航》、《六祖壇經》等書。由於村裡只有少數人信佛,擔心別人議論他,因此他偷偷地躲在房間里閱讀。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