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太急!65歲老翁「吃蝦子被送加護」差點沒命 醫坦言「致死率達65%」:救活也會有後遺症...
您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瞬間?餐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年邁的父母卻因一口飯、一口湯而劇烈咳嗽,滿臉通紅,甚至呼吸不順。這看似尋常的嗆咳,並不是因為吃得太急,它可能是歲月在我們父母身體裡悄然埋下的一顆「定時炸彈」,一次疏忽,就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乃至窒息的致命危險。
一天前,張醫生被同事叫回科室,原因是一位65歲的老人被一隻水煮蝦堵住了氣管,發生了嚴重的窒息,來到醫院後,值班醫生立刻為老人安置了氣管插管,勉強維持住了老人的血氧,一查CT才發現,那隻被嗆入氣管的大蝦被卡在氣管的分叉處,周圍只有一個非常小的縫隙可以讓氣體過去。於是,值班院長把相關部門的3個主任都叫到了醫院,經過2小時的搶救,才把這隻大蝦分塊從氣管中取出來。但即便保住性命,老人未來還要面對肺內感染和大腦缺氧的威脅,讓家屬、院方都直搖頭。
Advertisements
身為醫生,張醫生深知老人每一次嗆咳背後,都可能是一次與死神的擦肩而過。聊到這裡,問題就出現了,老年人吃飯為什麼比年輕人更容易嗆到呢?這件事本質上是吞嚥功能的衰退,醫學上稱之為「吞嚥障礙」。這並非單一原因所致,而是一場由生理、病理、行為等多面向因素共同導致的。
Advertisements
1.肌肉與神經的退化,食物從口腔到胃,需要舌頭、軟顎、咽喉、食道等部位的肌肉緊密配合,協同發力。然而,隨著歲月流逝,老年人的這些肌肉會像老化的橡皮筋一樣,力量減弱、彈性下降。舌肌無力,導致食物在口腔裡攪拌、向後推的過程變得困難;咽縮肌力量不足,使得食物無法強烈地推入食道。更關鍵的是,控制這些肌肉的神經系統也開始反應遲鈍。吞嚥反射和咳嗽反射,這兩個保護我們氣管不受異物侵犯的保險裝置,會變得延遲和不敏感。食物到了咽喉部位,大腦的指令卻還未到達,該關閉氣管的會厭軟骨沒能及時蓋上,食物便會誤入氣管,引發劇烈嗆咳。
2.感覺功能的減退,我們的口腔和咽喉能感知食物的大小、溫度、質地,並將訊息傳遞給大腦,以啟動吞嚥程序。老年人的味覺、嗅覺和口腔內的感覺功能會逐漸減退。這導致他們對口中的食物感知模糊,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大腦難以準確判斷何時啟動吞嚥,從而增加了嗆咳的風險。
Advertisements
3.解剖結構的變化,老年人的喉頭位置會相對下降,唾液分泌減少導致口腔乾燥,食物難以形成潤滑的食團。食道上括約肌的順應性降低,意味著食道更難打開,食物容易在咽部留置,增加了誤嚥的風險。在上一個新年,張醫生的科室就搶救過一位因為鮑魚堵在咽部,導致窒息的老人。
如果說生理老化是「溫水煮青蛙」,那麼各種疾病的侵襲則是「火上澆油」,它們會大大加速和加重吞嚥功能的退化。首先,腦中風、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會直接損傷控制吞嚥的神經中樞或傳導通路,導致肌肉協調性徹底紊亂,吞嚥指令無法下達或執行。
Advertisements
其次,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多重器官衰竭等看似與吞嚥無關的慢性病,也會透過影響全身的肌肉狀態、神經功能和免疫力,間接削弱吞嚥能力。再加上缺牙或口腔衛生狀況不佳,會嚴重影響食物的咀嚼和磨碎過程。未經充分咀嚼的大塊食物,無疑地為本已衰弱的吞嚥系統增加了巨大的負擔。
除了身體內部的原因,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也常常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邊吃邊說話、大笑或看電視,會使大腦分心,無法專注於協調複雜的吞嚥動作。進食速度過快,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匆忙下嚥,也極易引發嗆咳。躺著或半躺著進食,由於重力的影響,食物更容易滑入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