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太急!65歲老翁「吃蝦子被送加護」差點沒命 醫坦言「致死率達65%」:救活也會有後遺症...
另外,堅果、元宵、年糕等過硬、過黏的食物,以及粉狀、不易成團的食物,都是老人餐桌上的高危險品。張醫生自己就搶救過一位因為年糕堵塞氣道窒息的老人。
我們必須清醒地體認到,老年人嗆咳絕非小事。這個問題的普遍性遠遠超過朋友們的想像。有研究顯示,社區老年人吞嚥障礙的盛行率可達22.3%,而在失能老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飆升至驚人的52.5%。更有估算指出,養老機構中老人的吞嚥障礙發生率高達60%。
Advertisements
嗆咳最直接、最兇險的後果是窒息死亡。而食物殘渣和口咽部的細菌被吸入肺部,引發的感染,是最常見的不良後果。有研究表明,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中,近70%是吸入性的。這種肺炎發病隱匿,但病情兇險, 病死率可高達20%至65%。此外,長期嗆咳也會導致老人因恐懼進食而出現營養不良、脫水等嚴重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問題出現了,我們該如何破題,為長輩打造安全的用餐環境呢?張醫生建議朋友將食物做得更軟爛、細碎,容易咀嚼和吞嚥。對於吞嚥困難嚴重者,可將食物製成糊狀、泥狀或羹狀。清水最容易發生嗆咳。對於飲水困難的老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食物增稠劑,將水、湯、果汁等調製成適當的黏稠度。避免提供堅硬、黏性大、易鬆散、過乾或過滑的食物,如堅果、湯圓、麻花、餅乾碎等。
Advertisements
吃飯時,讓老人保持端坐,身體和頭部保持直立,下顎微收,這個姿勢有助於會厭更好地關閉氣管通道。切忌躺著或仰頭餵食。吃飯時保持專注,避免說話、看電視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提醒並監督老人小口進食,充分咀嚼,確認口中食物完全吞下後再吃下一口。進食後,最好保持原坐姿30分鐘以上,不要立即躺下。餐前餐後幫助老人清潔口腔,不僅可以預防口腔疾病,更能減少吸入肺部的細菌數量,是預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一環。
Advertisements
一旦發生嚴重嗆咳,尤其是出現面色青紫、無法說話或呼吸的窒息徵象時,每一秒都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做的是:立即停止進食,並鼓勵老人用力咳嗽,試著將異物咳出。學習哈姆立克急救法,這是應對氣道異物阻塞的「黃金標準」。家人應主動學習並熟練這項急救技能,它可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若上述方法無效,或老人意識不清,必須立即打電話求助,同時進行急救。
總的來說,「吃飯」這個我們生命中最基本、最尋常的動作,對於許多老年人而言,卻是一場充滿風險的挑戰。它不僅關乎營養的攝取,更維繫著生命的尊嚴與品質。理解老年人嗆咳背後的科學原理,是我們給予他們關愛的第一步。透過調整飲食、優化習慣、掌握急救知識,並積極尋求專業復健的協助,可以為他們築起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讓我們用更多的耐心、細心和科學的知識,守護父母餐桌上的安寧,讓每一次吞嚥都安全,讓每一次共餐都能成為美好記憶。
不要因為只是吃飯這個簡單的動作,就忽略老人會因此出事、喪命,真的要嚴加防範!
資料來源: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