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不是選越貴越好!醫師提醒:過了60歲,體檢「必做關鍵4大項」

「爸,今年健檢做了嗎?」「做了,做了一堆項目,花了兩千多。」「查出什麼問題了嗎?」「也沒什麼大毛病,就是有些說不清楚的指標,說繼續觀察。」「那您知道哪些項目是最該查的嗎?」「我也不知道,反正醫生說查就查吧。」


Advertisements

每年都有不少老年人,花了不少錢做健檢,拿著一疊報告,卻看得一頭霧水。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湊數項目」?李蘭娟院士曾提醒:60歲以後,健檢不能亂查,要查就查關鍵的4大項。

很多人以為健檢就是查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過度檢查不僅浪費錢,還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焦慮。真正科學的健檢,是根據年齡、身體特點,重點篩查易發病。

60歲以後,人體進入「多病共存」的階段。這個階段的重點,不是查得多,而是查得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這4項值得重點關注,又該怎麼做才科學。


Advertisements

你可以把身體想象成一輛用了幾十年的老車。表面看可能還是「車身完整」,但裡面的線路、剎車、油路早已老化。60歲之後,身體的「零部件磨損」加速,很多疾病悄悄潛伏。

第一類要查的,是心腦血管系統。

這是老年人最常出現問題的部位。比如動脈硬化,就像水管里積了垢,血流變慢、壓力變大,久而久之就可能引發高血壓、心梗、腦梗等。

你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頭暈、乏力、胸悶、腿腳冰涼、記憶力下降。但這些表現並不劇烈,往往被誤認為是「年紀大了正常」。這是血管健康早期亮起的「黃燈」。

第二類要查的,是腎功能和代謝指標

Advertisements

隨著年齡增長,腎小球過濾率會逐年下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發展為慢性腎病。你可能未意識到,高尿酸、蛋白尿、血肌酐升高都是早期信號。



第三類是腫瘤篩查

60歲以後,是多種癌症的高發期。比如肺癌、肝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很多癌症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疼痛或不適,往往已到中晚期。

你可能出現的表現是:體重突然下降、食慾變差、小便改變、咳嗽久不愈、皮膚髮黃。這些都不應忽視,哪怕看似「小毛病」,也可能是「冰山一角」。


Advertisements

第四類是骨密度和認知功能

不少老人走路時開始「彎腰駝背」,這可能是骨質疏鬆在作祟。還有人經常忘事、找不到詞,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的前兆。

《202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報告》顯示,6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鬆患病率達32.7%,而認知障礙的早期發現率不足20%。也就是說,很多人根本沒意識到自己「骨頭在變脆,腦子在變慢」。

你可能會想:我現在沒什麼不舒服,是不是就不用查了?其實不然。正因為早期無明顯症狀,這四類問題才更需要定期篩查。再來聊聊現代生活方式,是如何悄悄「加速」這些問題的。


Advertisements

很多退休后的老人,生活節奏變慢,但飲食卻沒變。有些人喜歡吃得咸、重口味,尤其是腌菜、鹹魚、紅燒類食物,這些都含高鈉、高脂、高嘌呤,會加速血壓升高、脂肪肝、腎功能損傷

你可能未意識到,長期口味重,其實正在「偷走」你的心腦血管健康。建議你可以慢慢減鹽,改用低鈉鹽,多吃蒸煮類清淡飲食。

久坐少動。很多老人習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長時間不動,會導致血液循環變慢、肌肉流失、骨密度下降


你可以試著這樣做:每看電視30分鐘,就起身走動5分鐘;或者在客廳練練「抬腿、踮腳、甩手」等簡單動作。哪怕只是每天散步20分鐘,也比完全不動好得多。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