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根本不是錢,而是這件事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這樣,有本事賺錢,卻沒事「守財」。

而大家喜歡什麼買什麼的時候,有錢人反而在精打細算。

就像作者躋身富豪之列后,光賬戶就開了不下十個,仔細地規劃每一筆錢的用途。

他建議咱們普通人,起碼要建立4個賬戶。

百分之十,存入 「長期儲蓄賬戶」,這算是財富不動產;

百分之十,存入「教育賬戶」,用來武裝自己,學習技能;

百分之五十,存入「需求賬戶」,以備不時之需,應急用的;

百分之十,存入「付出賬戶」,來結算各類賬單,水費電費之類的。

那省下的20%,可以自由支配,拿出一部分吃喝玩樂。

他說:其實有錢人不是多會賺錢,但起碼不會像窮人那樣隨便搞丟自己的錢。

財富,靠賺更靠攢,全在主人如何「照顧」它。

把錢照顧好,財運便滾滾而來。

Advertisements

5

作者的父親,是一名小地產商人。

不管是買地皮還是蓋房子,父親都是用自己的積蓄來墊款。

就算銀行推出一些金融工具,可以貸款給他做買賣,父親也不屑一顧。

Advertisements

也有人建議他學習一些大型地產商的經營理念,父親也完全聽不進去。

他總說:我幹了一輩子,遠比你們知道怎麼做地產買賣。

結果就是,他操勞了一輩子,生意規模小得可憐,前前後後沒賺到幾個錢。

作者說,出門賺錢,最怕的三個字,就是「我知道」。

一旦你自以為知道了一切,就聽不進任何建議,也沒動力學任何東西。

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就是先做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

而後,從「什麼都不知道」的人,變成一個「什麼都要學」的人。

物理學界認為,世界上沒有靜止不動的事物。

每一個「活的東西」,都在不斷進化不斷生長。

人也一樣,不成長,就滅亡。

作者說,有錢人是:成為—去做—擁有;而窮人則剛好相反,是擁有—去做—成為。

有錢人讓自己先成為「無知的人」,然後去學習去歷練,而後擁有財富。

Advertisements

窮人是先認定自己是「專家」,之後只在已知領域活動,最終困死在原地。

自以為無所不知,是擋在財富大門前的攔路虎。

若想變富,人就得保持空杯心態,及時進化自我。

書裡建議,無論你現在是什麼段位,都要堅持做下面3件事。

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上一堂個人成長課,聽一場線下交流會。

不斷接納新知,財富才會像水一樣流動起來,生生不息。

6

和窮人接觸多了,作者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Advertisements

這些人大都仇富,認為有錢人是吸血鬼。

言談行為之間,他們總是不經意就流露出對富人的憎惡與排斥。

這一點,作者本人也深有體會。

當年,他剛開始跑業務的時候,開過一輛破舊的二手麵包車,整個人看起來十分落魄。

開這車出去的時候,他總能引來很多人的關懷,但這些人大都是混跡底層的可憐人。

大家惺惺相惜一般,訴說生計的不易,送出一些沒什麼用的鼓勵的話。

後來,他賺了錢,買了輛敞篷跑車,再開出去,情況就很戲劇化了。

最誇張的一次,是有一些窮人,毫無理由地、氣呼呼地往他車裡丟垃圾。

作者就很感慨:有仇富的潛意識,窮人們自然遠離富人,只想報團取暖。

再反觀他認識的有錢人,就恰恰相反,都絞盡腦汁地去接近更優秀更有實力的人。

一個事實是,你想發財,就得向有錢人取經。

Advertisements

人家是怎麼一步步變富的,怎麼運作金錢的,又用了哪些槓桿?

只有融進有錢人的圈層,你才會有樣學樣。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圈層的力量」。

作者是怎麼從一個小老百姓,躋身富豪圈層的呢?

在書裡他做了細緻的分享。

去圖書館、書店,閱讀大富翁們的個人傳記,譬如卡內基、洛克菲勒、巴菲特;

參加高級俱樂部,社團、聯誼會,不限於商業論壇、健身協會、高爾夫俱樂部等。

再有就是利用工作之便,和那些成功的人建立鏈接,無限靠近他們。

一個很功利的現實就是,接近有錢人,才能成為有錢人。

7

常年以來,作者在全球舉辦商業講座,學員又四百萬之多。

Advertisements

他發現,有錢人和窮人的心態很不一樣。

面對同樣一件事,兩者的反應截然相反。就比如,破產這件事。

有個學員,很幸運地中了彩票,卻因為投資失策,一夜返貧。

還有個學員,做了十幾年買賣,也因為行業動蕩,損失慘重。

第一位學員破產後,立馬灰心喪氣,完全沒了鬥志;而第二位學員卻對作者說:

「大不了從頭再來,這次或許我是轉行的好機會。」

一年後,當作者再聯繫這倆人。

第二個學員的新公司已步入正軌,而第一個中彩票的學員,仍混跡於底層。

作者經常用他們的事,闡述一個道理:

「有錢人是很棒的接受者,窮人是很差勁的接受者。」

一件事來臨,無論好壞,有錢人痛痛快快接受,窮人則怕這怕那,推三阻四。

比如,公司接到一個難纏的大客戶,有人會主動請纓,有人就會躲開;

Advertisements

比如,事業遭遇低谷,有人會從失敗中尋找契機,有人則不堪一擊。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太安全的地方,是沒有寶藏的。

與其懷抱著緊張的心態止步不前,不如豁出去試試。

用你的勇氣、熱情、樂觀,為自己贏來富足的一生。

作者在書裡,不止一次斬釘截鐵地說:

我們每個人,都能實現財務自由!

很多人不信,明明富裕只是一小撮人的特權。

但作者解釋道:

每個人都具有「變富」的潛力,但大多數人幾乎沒發揮多少。

倘若你轉變思維、更新認知、激活能量,全力以赴,絕對不可能一直窮下去。

很多人打心眼裡輕視、討厭金錢,又固執、傲慢,不屑於提升自己,這才導致了自己的貧窮。

書裡說:「你必須把毀掉財富的毒思維,從腦袋裡拽出來,才能達到人生應有的高度。」

窮富,表面看是命,本質上卻植根於每個人的特性中。

只要長出有錢人的腦袋,養成「易富體質」,變有錢是遲早的事。

與朋友們共勉。


來源:QQ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