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與排便次數有關?研究證實便秘者「心血管疾病暴增38%」 每天「最佳排便次數」出爐:太多也不行
老王今年65歲了,退休後生活規律,每天晨練、按時吃飯,可就是有一個難言之隱——便秘,從原來的每天一次,變成了三四天才排便一次,每次都跟打仗似的,難受得不行。
剛開始老王還想著年紀大了,這很正常,誰知道在半年後的體檢中,醫生發現他的血壓、血糖都有所升高,腸鏡檢查還發現了兩個小息肉。
醫生嚴肅地說:“您這便秘可不是小事,長期便秘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而且腸道息肉、甚至大腸癌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
老王一聽,心震了一下,這小小的排便問題,怎麼還跟壽命掛上鉤了呢?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排便頻率其實和我們的健康緊密相連,它就像身體的一個“健康信號燈”,那排便到底和壽命有怎樣的關係?最佳排便次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01、便秘不是小事,它正在「偷走」你的壽命
很多中老年朋友認為,便秘只是個小毛病,忍一忍就過去了,但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事實遠非如此。
北協和醫院一項歷時5年的大型調查發現:長期便秘族群的慢性病發生率比排便規律者高出1.8倍,其中,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38%,糖尿病風險增加31%,認知功能下降風險增加26%。
更令人擔心的是,《刺胳針》醫學期刊研究顯示:結腸癌患者中,超過48%的人都有10年以上的便秘史。
為什麼便秘會影響全身健康?當糞便在腸道停留超過48小時,有害物質-吲哚、糞臭素、氨等毒性代謝物會被反覆吸收入血。
Advertisements
這些毒素像「隱形殺手」一樣,持續刺激血管壁,導致慢性炎症,加速老化進程。
同時,腸道菌叢嚴重失衡,有益菌大量減少,有害菌瘋狂繁殖,破壞腸道屏障功能,削弱免疫系統,這就是便秘的人更容易生病、老得更快的根本原因。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02.最佳排便頻率竟然是這個數字
那麼,到底多久排便一次才算健康?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長達12年、涉及69,000名參與者的大型研究給出了明確答案:每天排便1次的人群,各項健康指標最佳,死亡率最低。
研究數據顯示:
每天1次排便: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代謝功能最穩定;
每天2-3次:風險略有增加,但仍屬於正常;
每2-3天1次:慢性病風險增加32%;
每周少於3次:被定義為便秘,疾病風險顯著上升。
更關鍵的發現是:不僅要看頻率,規律性同樣重要,每天固定時間排便、形狀呈「香蕉狀」、排便輕鬆自然的人,平均壽命比便秘人群長3.4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證實:對2萬名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10年追蹤發現,每天晨起規律排便的人群,患慢性病的幾率比不規律的人低37%。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03.判斷標準:你的排便是否達到「長壽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