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常常晚上「做1事」的人!腦梗死、高血壓機率「大大下降42%」
牙刷太硬、牙膏太刺激,都是「傷牙利器」。軟毛牙刷配含氟牙膏,才是穩當的搭配。一周配合兩次牙線或者沖牙器,讓細菌沒處藏。
「牙周袋」這個詞你得記住,它像是牙齒和牙齦之間的「地下室」,表面看起來乾淨,裡面卻可能藏著一屋子細菌屍體。靠刷牙清不了,需要定期洗牙。一般建議每6到12個月洗一次,尤其是35歲以上,別心疼這點錢。
有個50歲出頭的病人,高血壓控制得一直不太理想,藥吃得勤,但總反覆,他自己也納悶:「我不煙不酒,怎麼就壓不下來?」後來一次例行體檢,牙周炎非常嚴重,牙齦滲血、牙結石厚得像殼。
Advertisements
牙科醫生建議他先洗牙,再治療牙齦問題。結果你猜?幾個月後,血壓穩定了,藥量也調小。他那句感慨我至今記得:「原來牙根裡的事,也能影響腦袋裡的血。」
很多人以為,血壓高是心臟的問題,跟牙齒八竿子打不著,但現代醫學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口腔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你在這塊地盤上鬆懈,它就用「全身炎症」提醒你!特別是中老年人,牙周病的隱匿性極強,你不疼、不腫、不鬆動,但血管早已悄悄受損,等高血壓、腦梗、心律失常發作了,再追根溯源,往往已錯過黃金干預期。
Advertisements
刷牙這個動作,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它背後牽動的是口腔菌群、免疫系統、心血管健康,甚至大腦的血管通路。你不在意,它就潛伏;你認真了,它就保護你。刷牙這事,人人都會,但不是人人都當回事,可身體會認真對待你的每一次忽略。
Advertisements
刷了晚上的牙,不止護了牙,還護了心、護了血壓、護了腦子。牙刷握穩,牙膏擠好,鏡子前,跟自己說一句:「這不是為了牙,是為了我這副身體,能多撐幾年。」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